2024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体液调节第1节激素与内分泌系统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x
PAGE
PAGE13
第1节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学法指导
说明人体内分泌系统主要由内分泌腺组成,它们分泌的各类激素参加生命活动的调整
1.分析促胰液素的发觉过程,感悟不迷信权威,大胆尝试的科学精神(生命观念、社会责任)
2.结合案例分析,驾驭激素探讨的思路和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3.归纳总结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及各类激素的功能(科学思维)
1.基于对内分泌系统的组成、激素的种类和功能的学习,形成结构与功能观,阐述生命的本质
2.分析实例,运用“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驾驭激素探讨的思路和科学方法
自主学习·必备学问
一、激素的发觉
1.促胰液素的发觉
(1)斯他林和贝利斯提出的假设:在①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细胞产生②促胰液素能够促进胰液的分泌。
(2)试验验证过程
2.激素调整的概念
由③内分泌器官或④细胞分泌的⑤化学物质——激素进行调整的方式,就是激素调整。
科学方法沃泰默、斯他林、贝利斯的试验都体现了“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试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二、激素探讨的实例
实例1:胰岛素的发觉
(1)1869年,探讨者在显微镜下视察⑥胰腺组织时,发觉胰岛。
(2)1889年,科学家发觉切除胰腺的狗患糖尿病,提出⑦胰腺能分泌某种抗糖尿病的物质的假说。
(3)1921年,班廷和助手贝斯特利用狗进行试验。
试验
试验现象
试验结论
结扎狗的胰管,使⑧胰腺萎缩,提取胰岛提取液,注入因摘除胰腺而患糖尿病的狗
狗的血糖快速下降
⑨胰岛分泌物可以治疗糖尿病
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干脆提取正常胰腺中的胰岛素,用于糖尿病的治疗
效果很好
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⑩蛋白质
实例2:睾丸分泌雄激素的探讨
(1)试验过程
Ⅰ.公鸡→摘除丸雄性性征消逝→移植丸特征
Ⅱ.从动物睾丸提取出睾酮。
(2)试验结论:动物?睾丸分泌睾酮,维持?雄性性征。
提示:(1)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中的固醇。
(2)注射胰岛素的试验运用了试验变量限制的加法原理,摘除睾丸的试验运用了试验变量限制的减法原理。
三、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内分泌系统的组成
(1)内分泌系统由相对独立的?内分泌腺以及兼有内分腺功能的细胞共同构成。
(2)内分泌腺体:有的内分泌细胞聚集在一起成为内分泌腺体。
(3)分散的内分泌细胞:分散在一些器官、组织内,如在小肠黏膜上有分泌促胰液素等的细胞。
(4)下丘脑中的某些?神经细胞,也具有内分泌功能。
2.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调整?物质和能量代谢;调控?生长发育和生殖等。
3.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A—d;B—e;C—f;D—a;E—c;F—b。
提示:正确区分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
(1)凡是分泌物经由导管流出体外或流到消化腔的,称为外分泌腺。
(2)凡是没有导管的腺体,其分泌物——激素干脆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称为内分泌腺。
互动探究·关键实力
主题学习一激素的发觉
情境探究
1.沃泰默的试验(小肠如何把盐酸到来的消息传给胰腺)
①稀盐酸→狗的上段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②稀盐酸→狗的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
③稀盐酸→狗的小肠肠腔(切除神经只留血管)→胰腺分泌胰液
(1)①②形成比照试验,自变量、因变量、比照组分别是什么?
(2)依据①②比照试验的试验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①③形成比照试验,自变量、因变量、比照组分别是什么?
答案:提示:
(1)自变量是稀盐酸的作用部位,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比照组是①。
(2)稀盐酸不通过血液干脆作用于胰腺,干脆接受盐酸刺激的部位是小肠。
(3)自变量为是否切除神经,因变量为胰腺是否分泌胰液,比照组是①。
2.斯他林和贝利斯的试验
稀盐酸+小肠黏膜→磨碎提取液→
(1)若解除稀盐酸和小肠黏膜本身成分对试验结果的干扰,该如何增设比照试验?
(2)总结:促胰液素是在受到的刺激后,在(场所)产生的,通过运输到,使其分泌胰液。
答案:提示:
(1)一组是将稀盐酸注入同一条狗的静脉;另一组是将小肠黏膜研磨后的提取液注入同一条狗的静脉。
(2)稀盐酸;小肠黏膜;血液;胰腺
3.斯他林和贝利斯的试验与沃泰默试验相比,奇妙之处在哪里?
答案:提示:斯他林和贝利斯的试验将小肠黏膜在体外与稀盐酸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