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扣式钢管支架施工方案.docx
盘扣式钢管支架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一)工程名称
[具体工程名称]
(二)工程地点
[详细地点]
(三)工程规模
[描述工程的建筑面积、层数、结构形式等基本规模信息]
(四)支架搭设部位
[明确需要搭设盘扣式钢管支架的具体位置,如混凝土楼板、梁、柱等]
二、编制依据
1.《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JGJ2312010)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4.工程施工图纸及相关设计文件
5.现场实际情况及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三、施工部署
(一)施工进度计划
[绘制盘扣式钢管支架搭设的施工进度横道图或网络图,明确各阶段的开始时间、完成时间及持续时间]
(二)施工人员安排
1.架子工:负责盘扣式钢管支架的搭设与拆除工作,需持有效证件上岗,熟悉支架搭设工艺和安全操作规程。
2.技术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指导施工过程,解决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3.质量管理人员:对支架搭设质量进行全程监督检查,确保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4.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检查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三)施工材料准备
1.盘扣式钢管支架构配件:根据施工方案计算所需的立杆、横杆、斜杆、圆盘、插销等构配件数量,选用质量合格、规格符合要求的产品,并按规格、型号分类堆放整齐。构配件应具有质量检验报告和产品合格证。
2.其他材料:准备好底座、垫板、安全网、脚手板等辅助材料。底座和垫板应采用厚度不小于50mm的木板或槽钢,长度应不小于2跨。安全网应符合国家标准,脚手板应采用厚度不小于50mm的木质脚手板或钢脚手板。
四、盘扣式钢管支架设计
(一)支架参数
1.立杆间距:根据混凝土构件的尺寸和荷载情况,确定立杆的纵横间距。一般情况下,立杆纵向间距为[X]m,横向间距为[X]m。
2.步距:步距应根据支架的稳定性和施工操作要求确定,一般为[X]m。
3.扫地杆:在立杆底部设置扫地杆,扫地杆距地面高度不应大于200mm。扫地杆应采用水平杆将立杆连接成整体,增强支架的稳定性。
4.剪刀撑:沿支架四周外立面应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应小于6m,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45°60°之间。在支架内部纵横向每隔不大于15m应设置一道竖向剪刀撑;在竖向剪刀撑顶部交点平面应设置连续水平剪刀撑,水平剪刀撑至架体底部距离与水平剪刀撑间距不宜超过6m。剪刀撑杆件的底端应与地面顶紧,夹角为45°60°。
(二)荷载计算
1.永久荷载:包括支架自重、模板及支撑系统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钢筋自重等。根据相关规范和实际材料重量进行计算。
2.可变荷载:包括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风荷载等。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按[具体数值]kN/m2计算;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按[具体数值]kN/m2计算。风荷载应根据当地的气象条件进行计算,风荷载标准值可按下式计算:
\[w_k=\beta_{z}\mu_{s}\mu_{z}w_0\]
其中,\(w_k\)为风荷载标准值(kN/m2);\(\beta_{z}\)为风振系数;\(\mu_{s}\)为风荷载体型系数;\(\mu_{z}\)为风压高度变化系数;\(w_0\)为基本风压(kN/m2)。
(三)支架稳定性验算
1.立杆稳定性验算:根据《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JGJ2312010)的规定,对立杆的稳定性进行验算。计算公式如下:
\[\frac{N}{\varphiA}+\frac{M_w}{W}\leqf\]
其中,\(N\)为立杆轴向力设计值(kN);\(\varphi\)为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A\)为立杆截面面积(mm2);\(M_w\)为立杆由风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kN·m);\(W\)为立杆截面模量(mm3);\(f\)为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N/mm2)。
2.水平杆强度和刚度验算:对水平杆的强度和刚度进行验算,确保其在荷载作用下不会发生破坏和过大变形。强度验算公式为:
\[\sigma=\frac{M}{W}\leqf\]
其中,\(\sigma\)为水平杆的弯曲应力(N/mm2);\(M\)为水平杆承受的弯矩设计值(kN·m);\(W\)为水平杆截面模量(mm3);\(f\)为钢材的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
刚度验算公式为:
\[v=\frac{5ql^4}{384EI}\leq[v]\]
其中,\(v\)为水平杆的挠度(mm);\(q\)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