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里程表(二)》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优质完整版724345263.pdf

发布:2025-04-05约1.43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里程表(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汽车里程表”,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读常见的汽车里程表,

并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2.初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

问题的经验。

3.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

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能看懂里程表,并能根据表中的信息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三位数的

加减,并能运用线段图理解题意。

教学难点:

能理解里程表中的信息含义,并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淘气的叔叔是出租车司机,淘气最近发现了出租车里程

表中的数学问题,你们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汽车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里程表(二)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数学

与生活的联系。

二、探究新知

1.数学信息。

师:淘气的叔叔星期一早上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5千米,淘气

记录了叔叔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回家时的里程表读数。如下表所示,

想一想,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淘气的叔叔星期一行驶了160千米,星期二行驶了350千米……

生2:我认为她说的不对,星期一的160千米是叔叔星期一回家时的

里程表读数,并不是星期一行驶的距离,星期一行驶的距离应该是回

家时的里程数减去出发时的里程数,160-35=125(千米)。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想的也很到位,真了不起。

师:那谁能说说星期二行驶了多少千米?

生:350-160=190(千米)

师:非常棒,你们看,淘气也把叔叔每天行驶的里程数画了一个图,

你能看懂吗?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观察图,理解图意,并与同桌交流。

设计意图:示意图呈现出起点不是从0开始,是从35开始,这与上

一节课的直观图有很大不同。直观示意图的出现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

表中信息表示的实际含义。

2.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

师:淘气的叔叔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有什么好办法能比较出来?

生:可以先算出每一天行驶的里程数,再作比较。

师:你们认可这个方法吗?

生:认可。

师:好,那就请你在本上列出算式,比较出结果。

师:谁来分享一下自己的结果?

生:星期一:160-35=125(千米),星期二:350-160=190(千米),

星期三:555-350=205(千米),星期四:745-555=190(千米),

星期五:955-745=210(千米),210205190125,星期五行驶的

里程数最多。

设计意图:计算每天实际行驶的里程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三、巩固练习

1.计算。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并熟练掌握三位数加、减运算的计算方法。

2.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解决生活中与里程有关的现实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

的经验。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对汽车里程表的探索,我们发现与上节课火车里程表不同

的是,汽车里程表的起点不是从0开始的,所以在解决这类问题时,

要注意计算每天行驶的里程数时,要用后一天的里程数减去前一天的

里程数。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总结,帮助学生构建本节课知识体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