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山东半岛城市群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doc

发布:2017-06-09约1.17万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山东半岛城市群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摘要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群作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宜居人居环境的重点地区,其人居环境发展状况备受关注。基于此,本文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从人文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4个方面构建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人居环境质量计算模型和系统协调度模型,对其人居环境质量进行静态定量化评价和动态综合性评价。研究表明:①山东半岛城市群人居环境质量与社会环境的关联性最大,经济实力、基础设施水平时空发展不均衡、地域差异大,是制约山东半岛城市群人居环境发展的突出问题。②2000―2014年山东半岛城市群人居环境综合水平呈现良好的上升趋势,且增速较稳,增幅较小;各要素间的协调性均达到了中级协调等级;系统层的评价值除人文环境外,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波动式上升态势;领域层的评价值差异明显,发展不均衡。③城市群内部各城市人居环境综合质量水平逐步提高,且排名相对稳定;各要素间的协调度等级差异较小,但起伏变化较大;人居环境质量时空分异特征明显,呈现东西高、中间低的格局,内部级别差异显著,可分为较好、一般、较差、差4个等级。在今后的发展中,应针对山东半岛不同城市人居环境问题采取因时因地制宜的协调对策,创造整体最优人居环境。不仅要提高城市群的整体经济水平,提升城市群的短板建设,推动人居环境协调发展,还要符合新常态下城市发展与建设的要求,加快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区域创新体系构建,科学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山东半岛城市规划研究与实施力度,探索“多规合一”模式 关键词人居环境质量;熵值法;山东半岛城市群;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X8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7)03-0155-08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7.03.019 人居环境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1],是城市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基础[2-3]。然而,随着大量人口向城市集聚,城市住所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严重,城市群内部分工协作不够、集群效率不高等“城市病”日益突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热点[2-7]。目前,人居环境研究多关注于人居环境质量[8]、宜居性[9]、满意度[10]及其与其他指标的关系[11]等方面的多指标定量研究,其研究方法多种多样[8-16],研究空间和尺度正逐步走向成熟阶段[12]。城市群是国家推动城市建设的主体形态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优化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培育发展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建立城市群发展协调机制,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肯定了城市群作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宜居人居环境重点地区的地位。因此,探讨城市群内部的人居环境协调发展程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1研究区概况 山东半岛城市群以济南、青岛为中心,包括淄博、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等8个城市,总面积达7.4×104 km2,常住人口4 495.82万人,是中国东部重要的经济板块和北方主要的城市密集区之一,是黄河经济带、环渤海经济区与日韩等发达国家经济交流的桥头堡之一,更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汇区。近年来城市群内部人居环境建设成效显著,有6个城市曾获联合国或中国人居环境奖,是中国首个“人居奖”城市群。但仍存在空间发展不平衡、人居环境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等诸多问题,深入系统评价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人居环境质量综合状况及其优化调控模式,对于促进其人居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对全国乃至世界同类国家和地区城市群人居环境协调发展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2指标体系与数据来源 2.1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研究依据山东半岛城市群人居环境现状,结合已有的指标体系[15-19],参照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和中国人居环境奖的指标[20-21],并咨询相关专家,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可操作性等因素,从人文、经济、社会和生态四大主要方面系?y构建人居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董锁成等:山东半岛城市群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国人口境2017年第3期2.2数据来源 各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2001―2015年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山东统计年鉴》,以及各城市的统计年鉴,并以2000―2014年的统计公报作为数据的补充 3研究方法 3.1指标数据的无量纲化 3.2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 3.3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计算模型 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建立评价函数,将指标权重wj与各指标无量纲化后的值x′ij进行合成运算[9],得出 3.4人居环境系统协调度模型 城市人居环境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