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项目与风险投资葛志刚.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5
农业项目与风险投资
远翔神思咨询·葛志刚
为什么要投资农业
如果要追求高额利润的话,请远离农业,农业做不到。请看看
农业上市公司,哪个不是典型的低利润、高市盈?
但农业却是最可永续经营的产业,是人类无论如何也离不开的
基础产业,是永远不过时的朝阳产业。做农业像养孩子,你急不得
,总得有十年树十、百年树人的思想,因为地里的庄稼不因为你急
而加快生长。做好了的农业,短期的回报可能不丰厚,但长期的回
报却相当稳定。也像山间的清流,细小却能长久的流淌。
更重要的是,投资农业是一种责任,一种为国民生产健康农产
品的企业责任;是一种回报,一种工业和城市在受尽农业农村和农
民支持而必须反哺的理性回报;也是一种、境界,一种远离喧嚣追
求自然重回田园牧歌的人生境界。
已经上市的农业股沦为财务造假重灾区
实际上,农业类上市公司一直是A股财务造假的重灾区
。1996年6月上市的“中国农业第一股”蓝田股份,在
1999年和2000年两年间,虚构营业收入达到36.90亿元
,虚构净利润达到9.4亿元;1997年4月上市的丰乐种业
(000713,股吧)至案发时的2003年,上市8年竟有6年造
假;1997年6月上市的草原兴发虚构银行存款7.7亿元,
至2006年案发累计虚构资产总计14.15亿元。近年来,
则是2009年爆出来的“中小板造假第一股”绿大地,以及
2011年爆出来的“中国创业板造假第一股”的万福生科
(300268,股吧)虚增利润1.7个亿。
为什么A股农业股最爱造假?
农业企业营业利润率普遍偏 ,市场稍有风吹草动,企
业就可能亏损,企业的盈利压力相较于其他企业更大得多
。而且,农业企业,尤其是养殖业的盈利周期性特征非常
明显,企业很难保持稳定的盈利增长。为了保持持续盈利
的良好形象,维持企业的股价或为企业进一步圈钱做准备
,上市公司造假的冲动也更强烈。前述的蓝田股份、草原
兴发和万福生科莫不如此。当然,这些企业造假现形,也
莫不是因为他们的财务报表太好看了,完全脱离了行业特
征而引起了怀疑。
现在的农业创新项目也问题多多
一亩田成立于2011年,转做大宗农产品交易不过一年的时间。
过去4年里,这家公司实现了2000%的增长,号称估值一个月一涨。
一亩田截止6月底的交易流水达到了153亿元,6月20 日到7月21 日
期间,一亩田的流水总额就达到了99亿元,交易完成订单数65602
单,日均3.2亿元。
因为这些官方公布的令人难以置信的乍舌数字,一亩田一夜之间
红得发紫。然而危机很快也排山倒海般来临。日前爆出一亩田资金链
断裂大裁员,裁员规模超过1500人,75%一线人员被裁,还有“资方
撤资”、“交易数据造假”等问题(详见钛媒体报道 《一亩田“造假”迷雾,
官方回应投资方并未撤资,大裁员却又何为?》)。
农产品市场的商业陷阱很多
“从产地到餐桌”,只是看起来很美
农产品流通过程中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生产者-产地市场-运销批
发商-销地市场-零售商-消费者,这样多环节的流通链条,无论是时
间和流通效率,还是现有的保鲜手段都无法适应农产品的鲜销形式,
因此相当一部分新鲜产品由于运价、运力、交通基础状况和产品保鲜
技术原因而损失巨大。据有关部门统计,广东每年因水果、蔬菜等鲜
活商品腐烂造成的损失达7.5亿元。
此外,我国的农产品物流运输条件较差,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
形式为主,在此过程中农产品损失很大。有数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
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
,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
漫长的生产周期与复杂的产业链
农业经营的六大风险
一是自然风险,刮风下雨、旱涝冰雹、低温寡照,这些大自然经常上
演的现象工业是不考虑的,而农业却实实在在地经受着影响,轻则减
产降质,重则颗粒无收。
二是疫病风险,既然动植物是生命,就不可避免地出现疾病,也可能
轻度损失,也可能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