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中国的极地科学考察事业.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的极地科学考察事业
????我国极地科学考察起步于80年代初期,与早期先进国家差距一个世纪。自1984年我国首次组队开展南极科学考察并成功建立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南纬62°13,西经58°58,距北京距离约15701千米)至今,已走过了20个年头。继1985年建成长城站后,又于1989年2月在东南极大陆的拉斯曼丘林地(南极圈内)成功建成第二个常年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中山站(南纬69°22,东经76°23,距北京距离约12553千米)。我国已在北极建成了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站。在不久的将来,我国还将在南极内陆冰盖上建立科学意义更深远的第三个考察站。
????从1984年至2004年的20年中,我国以长城、中山两个常年考察站和极地科学考察船作为考察基地,广泛开展了极地气象学、地质与地球物理学、海洋学、生物学、高空大气物理学、测绘学、环境科学和人类医学等多学科考察,取得了令世人赞叹的科研成果,培养了一大批极地科研人员和后勤技术队伍,通过他们的艰辛工作和拼搏奉献,在短短的20年中使我国的极地科学考察研究工作跨了三大步,将100年的差距缩短到了零的距离。
???不可接近的DomeA
南极是一块被厚厚冰盖所覆盖的大陆。DomeA是南极内陆距海岸线最遥远的一个冰穹,也是南极内陆冰盖海拔最高的地区,最高海拔4039米,气候条件极端恶劣,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
从科学考察价值和极地话语权角度来看,南极一共有四个必争之点:极点、冰点、磁点和高点。其中三个点已经被美国、法国、前苏联抢占———美国占据“南极点”,建立了阿蒙森·斯科特站;法国占据“南极磁点”,建立了迪蒙·迪维尔站;前苏联占据“南极冰点”,测到了零下89℃的全球最低气温,建立了东方站;现在,人类在南极仅剩有一个点,那就是:DomeA。
DomeA是南极内陆距海岸线最遥远的一个冰穹,也是南极内陆冰盖海拔最高的地区,最高海拔4039米,气候条件极端恶劣,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从科学考察价值和极地话语权角度来看,南极一共有四个必争之点:极点、冰点、磁点和高点。其中三个点已经被美国、法国、前苏联抢占———美国占据“南极点”,建立了阿蒙森·斯科特站;法国占据“南极磁点”,建立了迪蒙·迪维尔站;前苏联占据“南极冰点”,建立了东方站;现在,人类在南极仅剩有一个点,那就是:DomeA。 据介绍,东南极冰盖以DomeC—DomeB—DomeA—DomeF为分冰岭,其中DomeA是这一分冰岭的最高点,占据最重要的位置。与国外已开展工作的DomeF等地点相比,DomeA地区的冰盖是原始堆积形成的,储存着全球的气候和大气环境信息。DomeA地区也是南极冷源的中心区,可望获得近期地球表面的最低温度,在这里能够观测到在地球其他地区无法观测到的气候环境变化信息与特殊的自然现象。因此,DomeA在科学上的意义是地球上其他任何科学观测站所无法代替的。
“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站今天正式投入运行。”随着红绸的飘落,“中国北极黄河站”的铜牌在北冰洋的阳光中显得格外耀眼。28日,中国北极黄河站落成仪式在北纬78度55分的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北极科考基地——新奥尔松举行。
中国人的目光,再次转向北方。地处北纬78度55分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从二三百年前起,被巴伦支海、格陵兰海和北冰洋包围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就是北极地理大发现的重镇。群岛上的新奥尔松,更是人类进军北极点的出发地之一。16世纪,荷兰探险家发现了这里;之后,无数北极探险家都曾踏足这里;20世纪20年代,美国人、挪威人、意大利人先后从这里驾驶飞机或飞艇飞跃北极点。进入20世纪后半期,新奥尔松更是成为科学考察的重镇之一。挪威、英国、法国等7个国家先后在这里建立了常年科学考察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在20世纪20年代签署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为我国在群岛建站创造了可能,这一条约规定,签约国均有权在群岛上进行考察和开发活动。雪山和海湾目睹了中国来访者的身影。2001年到2003年,中国科学家和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几次来到这里考察。几经选择,国家海洋局最终确定了站址。一是因为这里至今少人居住,人类干扰较少,是一个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二是这里是一个国际平台,便于国际交流。不落的极地阳光里,绛红色的两层小楼显得格外肃穆庄严。中国极地考察事业的见证人、65岁的武汉大学鄂栋臣教授激动地说:“长城、中山建站以及首次北极科考,加上这次北极建站,中国极地事业的四个里程碑我都赶上了,我相信,中国的极地事业将蒸蒸日上,中国人将越来越走向世界。”
走进中国北极第一站
??? 五星红旗、中国结、河北石狮、宁夏“黄河石”……7月28日,当这些深深打着“中国”烙印的物品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