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结、直肠与肛管疾病.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普外科五病房 结、直肠与肛管疾病 内蒙古民族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普外科 刘新刚 第一节 解剖生理概要 结肠 直肠 肛管 直肠肛管肌 直肠肛管周围间隙 结肠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直肠肛管的血管、淋巴和神经 结、直肠肛管的生理功能 结 肠 结肠(Colon)包括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 解剖学标志为结肠袋、肠脂垂、结肠带 肠壁分为浆膜层、肌层、黏膜下层、黏膜层 直 肠 直肠壶腹 长度12~15cm,以腹膜返折为界分为上下两段。 重要解剖结构:直肠瓣、肛柱、肛瓣、肛窦、肛乳头、齿状线 直肠系膜 肛垫 肛 管 上起于齿状线,下止肛门缘,长1.5~2.0厘米。肛管为移行上皮所复盖,肛管为肛管内、外括约肌所环绕,起封闭肛门的作用。 直肠肛管肌 肛门外括约肌、肛门内括约肌、肛提肌和纵形肌。肛门内括约肌是不随意肌 肛门外括约肌是随意肌,有括约功能,分皮下部,浅部和深部。上、中、下环 肛提肌是随意肌。 肛管直肠环,由内括约肌、直肠壁纵肌的下部、外括约肌的深部以及耻骨直肠肌所组成。 直肠肛管周围间隙 肛提肌上:骨盆直肠间隙、直肠后间隙 肛提肌下:坐骨肛管间隙(深部肛管后间隙)、肛门周围间隙(浅部肛管后间隙) 结肠的血管、淋巴管、神经 右半结肠(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上静脉、迷走神经) 左半结肠(肠系膜下动脉、肠系膜下静脉、盆腔神经) 淋巴结分为结肠上、结肠旁、中间、中央四组 直肠肛管的血管、淋巴、神经 齿状线以上:直肠上动脉 直肠下动脉 骶正中动脉 齿状线以下:肛管动脉 直肠肛管的血管、淋巴、神经 直肠上静脉丛 直肠上静脉 肠系膜下静脉 门静脉 直肠下静脉丛 直肠下静脉 肛管静脉 髂内静脉 阴部内静脉 下腔静脉 直肠肛管的血管、淋巴、神经 直肠肛管的血管、淋巴、神经 结、直肠肛管的生理功能 结肠:吸收水分 储存和转运粪便 分泌功能 直肠:排便 吸收 分泌功能 第二节 直肠肛管检查方法 检查体位 肛门视诊 直肠指诊 用于诊断: 痔 肛瘘 直肠息肉 肛管、直肠癌 其他疾病的辅助诊断 内镜检查 肛门镜 用于低位直肠病变和肛门疾病的检查,同时可做简单的治疗。 时钟定位法 肛周病变以时钟定位记录,并表明体位。截石位,肛门后正中6点,前方中点为12点,膝胸位相反。 例如:截石位11点或胸膝位5点。 乙状结肠镜检查 纤维结肠镜检查 第五节 肠息肉及肠息肉病 病理分类: 腺瘤性息肉 炎性息肉 错构瘤性 其他-化生性息肉及黏膜肥大赘生物。 肠息肉 可发生于肠道任何部位 临床表现 肠道刺激症状 便血 肠梗阻及肠套叠 炎性息肉主要表现为原发疾病 肠息肉病 肠道广泛出现数目多于100颗的息肉 遗传因素 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 家族性息肉病 肠息肉病合并多发性骨瘤和多发性软组织瘤 第六节 结肠癌 结肠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中国 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4位,41~65 岁人群发病率高 近20年 发病率明显上升 病因 危险因素 动物脂肪及蛋白饮食 缺乏新鲜蔬菜、纤维素食品 缺乏适度的体力活动 遗传易感性因素 家族性肠息肉病、结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结肠血吸虫病肉芽肿等 病理与分型 结肠癌发病部位 Duckes分期 TNM分期 结肠癌分期 诊断 (一)X线造影检查 (二)结肠镜检查 (三)B型超声扫描、CT扫描检查 (四)血清癌胚抗原(CEA) 治疗 (一)结肠癌根治性手术 (二)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手术 (三)化学药物治疗 (四)化学预防 治疗 右半结肠切除术 横结肠切除术 左半结肠切除术 乙状结肠癌肿的根治切除 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手术 术前作肠道准备后如肠内容物明显减少, 病人情况允许,可作一期切除吻合,但术中 要采取保护措施,尽量减少污染。如肠道充 盈,病人情况差,可先作肿瘤近侧的结肠造 口术,待病人情况好转后再行二期根治性切 除术。 术中注意事项 在拟切断肠管处用布带阻断肠管,减少癌细胞肠管内种植转移 切除时首先阻断肿瘤系膜根部血管,防止挤压血行转移。 关腹前要充分的冲洗腹腔,减少癌细胞种植与腹腔感染 结肠癌术前准备 肠道排空:术前12-24小时口服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