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浙江省东阳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5-2016学年浙江省东阳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共31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脖颈(jǐng) 蹙缩(cù) 喧阗(tián) 缱绻(quǎn)
C.粜米(tiào) 唯唯(wéi) 新正(zhèng) 傩送(nuó)
D.炮烙(luò) 歆享 (xīn) 朱拓(tà) 觇北(chān)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这幢小屋得以幸存,一定是受到了什么光辉的照耀或是某位神明的庇护,才能历尽苍桑,而未跟别的楼舍同遭厄运。
B.“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
C. 那人跳上了码头,一手铜钱向船舱里一撒,却笑咪咪的匆匆忙忙走了。
D.鲁四老爷寒喧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番话不免啰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
B.他怎么能活这么久,让我觉得不可理喻,他经常断炊,但他做了顶好的靴子。
C. 写那沸沸扬扬的漫天大雪,只一句:“那雪正下得紧。”一个“紧”字,境界全出。
D.一部《水浒传》,洋洋洒洒近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滥用笔墨,有时用笔极为俭省。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只要来自生活,发诸于真情,做到繁简适当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
B.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独处,也爱群居。
C.本着这个精神为原则,你随处留心玩索,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就会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都必需的好习惯。
D.在我大约十四岁那年,我够格跟他定做成年人靴子的时候,对他们两兄弟的品格有了模糊的印象。
5.下列各句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B.敛赀财以送其行
C.人君当神器之重 D.无能为也已
6.下列各句中,不含有古今异义词语的一项是
A.颜色不少变 B.不复顾利害
C.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D.是寡人之过也
7.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抶而仆之 B.必固其根本
C.吾羞,不忍为之下 D.毕礼而归之
8.下列各句中,特殊句式类型和“予羁縻不得还”相同的一项是
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B.虽董之以严刑
C.夫晋,何厌之有 D.虑壅蔽
9.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焉用亡郑以陪邻”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则思知止以安人 B.
C.以资政殿学士行 D.
10.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4分)
平和犹如绿叶,春天衬万紫千红却无妒意,秋天托累累硕果而不张扬。
现代文阅读(共28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9分)
吴歌,又称为江南小调、俚曲、挂枝儿,是明清时代的流行歌曲。它的全盛时代在明清,可它的历史却与《诗经》、《楚辞》一样古老。后人考证为渔娘曲的“吴蔡讴”,大约就是吴歌的原生状态。它虽然发源于吴地的水上人家,可从陆机的《吴趋行》和谢灵运的《会吟行》来看,早在魏晋南北朝时代,就已被士大夫们改编传唱,称为“清商乐”,为雅文化所吸收。它不仅以清丽委婉的吴音引人入胜,还被用于人际交往中的应酬唱和,成为文人雅士的社交礼仪。
同其他民族一祥,汉族原本也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唐代的踏歌,能在长安街上连唱带跳三天不息,这在白居易的诗中有很生动的描写。这种情况到宋代发生了改变。宋时,汉唐社会张扬的时代个性逐渐消失,人们从喜好劲歌狂舞而变得只能浅吟低唱。这种改变首先是因为理学兴起之后,崇天理、灭人欲成为社会意识的主流,人们的思想受到极大钳制。与此同时,宗族规章制度的完备,对人们的行为又加强了约束。另外,戏曲的兴起,艺术形式的更新,人们兴趣的转移,对此也不无影响。不过,醉心歌舞的盛况虽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