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山西省朔州市怀仁一中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5-2016学年山西省朔州市怀仁一中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5分)
1.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特大地震,福岛一核电站发生爆炸,释放出大量放射性物质,下列图标警示的是放射性物品的是( )
A. B. C. D.
2.有关化学实验的下列操作中,一般情况下不能相互接触的是( )
A.过滤操作中,玻璃棒与三层滤纸
B.过滤操作中,漏斗颈与烧杯内壁
C.分液操作中,分液漏斗颈与烧杯内壁
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滴液体时,滴管尖端与试管内壁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尔质量就等于物质的式量
B.摩尔质量就是物质式量的6.02×1023倍
C.HNO3的摩尔质量是63g
D.硫酸和磷酸的摩尔质量相等
4.下列每组内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冰、生石灰、天然气 B.碘酒、纯碱、胆矾
C.金刚石、烧碱、纯盐酸 D.液态氧、食醋、沼气
5.下列有关气体体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的大小决定
B.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数决定
C.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同,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也不同
D.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
6.现有①MgSO4 ②Ba(NO3)2 ③NaOH ④CuCl2四种溶液,不加其他试剂即可鉴别出来,鉴别的先后顺序是( )
A.③④②① B.③④①② C.②①③④ D.④③①②
7.下列对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一定是CaC03
B.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SO42﹣
C.某无色溶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一定显碱性
D.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Cl一,先加稀盐酸除去OH﹣,再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含C1﹣
8.下列盛放试剂的方法正确的是( )
A.氢氟酸或浓硝酸存放在带橡胶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B.汽油或煤油存放在带橡胶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C.碳酸钠溶液或氢氧化钙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D.氯水或硝酸银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9.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中“先”与“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高锰酸钾加热制备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B.给试管加热时,先给试管来回均匀加热,后固定局部加热
C.大量碱液流到桌子上,先用醋酸溶液中和,后用抹布抹去
D.在测定溶液的pH时,先用蒸馏水湿润,后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试纸中部,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尔是国际单位制确定的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B.OH﹣的摩尔质量为17g/mol
C.1molH2O的质量是18g/mol
D.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原子
11.下列每组物质内,凡同种元素均显示相同化合价的是( )
A.K2MnO4和KMnO4 B.CuCO3、Cu(OH)2、Cu2(OH)2CO3
C.NH4NO3和NaNO2 D.NaHSO4和Na2SO3
12.下列仪器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
①漏斗 ②试管 ③蒸馏烧瓶 ④天平 ⑤分液漏斗 ⑥研钵.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①③⑤ D.①③⑥
13.下列实验操作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 B. C. D.
14.下列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说法错误的是( )
A.32g O2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B.0.5mol H2O含有的原子数目为1.5NA
C.1mol H2O含有的H2O分子数目为NA
D.0.5NA个氯气分子的物质的量是0.5mol
15.下列数量的物质中含原子数最多的是( )
A.0.4mol氧气 B.标准状况下5.6L二氧化碳
C.4℃时5.4mL水 D.10g氦
16.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量稀盐酸中加水稀释 B、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C、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 A.A B.B C.C D.D
17.若50滴水正好是mmL,则1滴水所含的分子数是( )
A.m×50×18×6.02×1023 B.
C. D.
18.将质量分数为P%的硫酸与等体积的水混合后得到质量分数为q%的硫酸,则下列关于P、q的关系式正确的是( )
A.p<2q B.p>2q C.p=2q D.p≥2q
19.科学家刚刚发现了某种元素的原子,1个该原子质量是a g,一个12C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