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度中考历史考试说明解读.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徐州市2010年中考历史考试说明解读;一.命题指导思想;二、命题要求;(2)充分发挥不同类型历史试题的功能。
中考历史可采用不同类型的试题,试题的分类和运用要以发挥其功能为前提。注意题型结构的合理配置,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题型,适当注意试题的开放性与探究性。
;
(3)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考查。
切实有效地把考查历史知识与考查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起来。注重考查学生收集、阅读历史材料,并从中获取和运用有效信息的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观察现实社会的能力和学生的历史意识;注重考查学生自主与合作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体现时代性,贴近学生和社会。
历史试题的编制既要以历史问题为出发点,也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现实的社会实际,加强理论与实际、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
(5)确保考试的信度和效度。
编制的试卷要结构合理、题量适中、题意明确、语言准确、难易适当、目标有效,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历史学业水平,体现科学性和目标性原则,避免考试中的“繁、难、偏、旧”现象。; 1.考试范围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四川教育出版社)七至九年级共六册书。(教科书均以2010届毕业生所使用的教材为准)。;命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考查要注意历史知识的点、线、面结合,既要照顾全面,也要突出重点。
命题注重考查学生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以及在独立思考基础上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同时还要注意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2、能级要求
根据考试的性质、历史学科的特点,布鲁姆关于能力的分类,中考历史把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分为三个层次:识记、理解、运用。;识记:包括“知道”和“了解”两个层面。“知道”系指在文字或某种具象意义上掌握所学的知识。能在与所学内容的情境、文字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通过适当的再认、回忆完成任务或确认真假、判断是非、辨别对错;“了解”系指在某些重要的或特定的抽象意义上掌握所学的知识。能在比较大的时空或逻辑框架下或深入的问题中,定位所学的知识,并于其他相关的知识产生有一定意义的联系。
;2.“天上神仙府,地上宰相家”,说的是古代宰相地位的显贵。宰相制度在我国废除开始于
A.明太祖 B.明成祖 C.清康熙帝 D.清雍正帝
3. 1839年(道光十九年),英国驻广州商务监督给首相发出密件,建议向清廷发出通牒,要求:割让一个岛屿给英王陛下。通过鸦片战争英国实现了这一目的。这个“岛屿”是
A.台湾 B.澎湖列岛 C.香港岛 D.澳门岛
5.五四运动中,北京爱国学生喊出了“外争国权,内惩
国贼”的口号,引发这一事件的导火线是
A.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 B.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C.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理解”:系指在概念或某种抽象意义上掌握所学的知识。能在与所学内容的情景大致相同,但表述方式或文字不同的情况下通过一定的思考完成任务。通常表现为能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表述该内容,或对所学的内容作出合乎一般逻辑的推理。
;6.陈毅曾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说明了
A.人民的支持是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
B.粮食供应是战争能否胜利的关键因素
C.淮海战役主要是一场后勤补给战争
D.战略战术正确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10.“一国两制”基础上回归的香港和澳门,发生的最主要变化是
A.社会制度 B.主权归属 C.经济制度 D.社会生活; “运用”:系指在概念联系或认知策略上掌握所学的知识。能运用该知识或与其他所学的知识一起,在同所学的情景及其复杂程度不同,但难度大致相当的情况下完成一定的新任务。;;15.右侧是一幅政治漫画,画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正在讨论,最后达成的共识是
A.我们太小,实在无奈 ??????
B.他们相争,我们得利
C.联合起来,求得生存 ??????
D.各奔东西,争取自保;三、考试形式及结构; 2.中外历史考查比例:
中国历史:60%(36分),其中中国古代史占15%(9分),中国近现代史占45%(27分)。
世界历史:40%(24分),其中世界古代史占5%(3分),世界近现代史占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