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支气管镜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纤维支气管镜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肖爱红 (宁乡县人民医院 410600)
【摘要】儿科纤维支气管镜术的使用尚未普及,本文对术前评估、麻醉方法、诊断技术、适应症和禁忌症、安全性等做一综述,以评价纤维支气管镜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
【关键词】支气管镜 呼吸系统 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44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7-0051-01
纤维支气管镜(fiberoptic bronchoscopy),又名纤支镜,近年来被广泛用于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原学检测、病因诊断及辅助治疗,已成为诊断和治疗呼吸科疾病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1]。由于儿童缺乏自主配合性、生理性气道狭小、粘膜柔嫩等原因,增加了纤支镜在儿科临床应用的危险性和操作难度 [2]。本文对纤支镜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做一综述,以评估纤支镜的应用价值。
1 镜型的选择
儿童气管尚未发育完全,气管粘膜柔嫩,气道生理性狭小,且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气管直径差异也很大,所以正确判断患儿气管直径、选择适宜尺寸的支气管镜是保证纤支镜检查和治疗安全性的前提。目前适用于儿科的纤支镜有直径为2.2mm、2.8mm、3.6mm、4.0mm、5.0mm等5种规格。除2.2mm无活检孔道外,其余4种规格纤支镜均有活检孔道。新生儿气管内腔直径仅4mm,故因选择直径<4mm且有活检孔道的纤支镜(如:2.8mm、3.6mm);1周岁以上的儿童可选用直径为4.0mm、5.0mm的纤支镜,因其活检孔道较大,更便于灌洗、吸引、肺活检等操作 [3]。
2 术前评估及麻醉方法
术前应根据患儿的个体情况,评估患儿对麻醉及手术的耐受程度,选择适宜的麻醉方式,避免麻醉过程中使用的镇痛药物和麻醉药物抑制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导致患儿术中出现呼吸抑制、心律失常、支气管痉挛等不良反应。
目前儿科支气管镜术多采用气管内局部粘膜表面麻醉和静脉复合全麻两种麻醉方法为主。行气管内局部粘膜表面麻醉,术前皮下注射阿托品或东莨菪碱,以减少气道粘液的分泌;静脉注射安定或咪唑安定;以上均不作为常规用药。采用利多卡因做术部表面麻醉,根据检查需要边给予利多卡因边进镜,故也称“边麻边进”[4]。静脉复合全麻适用于鼻咽部畸形、智力障碍或极度不合作的患儿,使术中操作更方便,并能有效提高支气管镜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复合全麻多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 [5]。
3 诊断和治疗作用
3.1 形态学检查 临床上可采用纤支镜对气道粘膜和管腔的形态、运动状况、异物及分泌物等情况进行检查。
纤支镜能到达硬支气管镜所不能到达的左右上叶、5-11级小支气管等区域,因此在检查深度上具备硬支气管镜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对于诊断气管阻塞或气管壁变形,尤其是小儿先天性气道畸形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6]。
3.2 活检 包括组织活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bronchoavleolar lavage, BAL)活检。组织活检即通过纤支镜采用毛刷、针刺或活检钳等工具获取病理标本,主要用于肺组织活检和细胞学检查。BAL活检的肺部灌洗回抽液,对哮喘、肺尘、肺感染、肺癌等多种肺部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故也称“液体肺活检”。除此之外,BAL还可有效改善气道阻塞、清除气道粘性分泌物,是肺局部治疗的可靠技术手段。
3.3 气管支气管异物 因小儿缺乏自控和辨别能力,故异物误吸至气管支气管的现象常有发生。利用纤支镜可到达支气管深部,能更直观有效的钳取异物,或采取冲洗加吸引的方式取出异物,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小而深的异物的诊断和治疗十分有效。
3.4 其他 纤支镜还可作为影像学检查的辅助手段,帮助明确咯血、反复或持续肺部浸润、持续性肺不张等疾病的病因,提高临床治疗效率。
4 适应症和禁忌症
儿科纤维支气管镜术的适应症有 [7]:①气道支气管异物;②不明原因的气道阻塞,包括异物、炎症、肿瘤或结核等;③不明原因的咯血、慢性刺激性咳嗽和咳血痰;④先天性气管软化或气管畸形、新生儿严重呼吸困难者;⑤气管支气管结核;⑥引流冲洗肺部、气管、支气管脓性分泌物;⑦颈部或胸部疾患导致头颈无法后仰者;⑧支气管造影。
当患儿有以下症状,则不适宜开展纤维支气管镜术:①身体虚弱,对手术、麻醉耐受能力差者;②处于哮喘发作期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者;③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④严重呼吸困难或肺功能损伤者;⑤凝血功能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