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寓言的哲学智慧.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古代寓言的哲学智慧》
《中国古代寓言的哲学智慧》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寓言的哲学智慧
【课程类别】人文素养类 高二思想政治学科选修课
【涉及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语文(古汉语、成语)历史(先秦人物生平、历史典故)
【教学材料】自编的授课讲义
【主讲教师】高文坚
【授课对象】高二年段学生
【课程时间】72课时(1学年,每周2课时)
【授课时间】每周二下午第三、四节选修课
【课程背景】
1.本课程是对高二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教学的有益补充。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是终身教育。我国中小学的一些课程,如语文、历史等渗透这方面的教育是比较明显的。高二思想政治课则是在以往教育和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从理论知识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进行常识性介绍,是以往教育的延伸与升华。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体系博大精深,高二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理解既是一个理论认识过程,又是一个在实践中反复体会总结的过程。因此,在高二思想政治课只是起到“入门”作用的情况下,需要通过通俗易懂的生活事例和耳熟能详的寓言成语典故等,初步让学生掌握其中的哲学道理,进而认识并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实践打下基础。
2.本课程是对高二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有益尝试。人的素质提高,不言而喻的是多方面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由于寓言是以人类的知识和智慧为题材,写成具有讽喻意味的故事。我国古代寓言尤其擅长用譬喻的方法,通过人物、鸟兽、草木和种种物体的姿态,来摹拟、揭露、批评或讽喻,以提供发人省思的学习经验。可以说,我国古代寓言是中华民族智慧思辨的结晶,是我们从先人那里承接下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和挖掘我国古代寓言中的哲学智慧,不仅非常适合于初步接触哲学的高二学生,把深刻的哲学道理转化为学生可以接受的“常识”,而且通过进行基础性教育,让中学生乐于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课程目标】
1.培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并能用于分析现实世界中的问题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人文素养和爱国主义精神/child/zhgyygsh/zhgyygsh.html
华夏经纬网经典故事:/wh/jdgs.html
中国寓言教育网:/
中国寓言网:/chinafable/
中国寓言故事(陈金安): /cnread1/etwx/c/chenjinan/zgyy/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