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任务书_精品.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
课程设计指导书
学生姓名:
专业学号:
指导教师:
电话号码:
九江学院土木与城市建设学院
结构工程教研室
2012年04月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某多层工业建筑楼盖平面图如图1所示,L1、L2尺寸见表1,环境类别为一类,楼梯采用室外悬挑楼梯。楼面均布可变荷载标准值如表2所示,楼盖拟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
图1 楼盖平面图
二、设计资料
1、生产车间的四周外墙均为承重砖墙,纵横墙墙厚均为370mm,采用MU10烧结普通砖、M5混合砂浆砌筑。车间内设钢筋混凝土柱,其截面尺寸为350mm×350mm。
2、材料:混凝土采用C30或C35;主梁及次梁受力筋用HRB335或HRB400级钢筋,板内及梁内的其它钢筋采用HPB300级。
3、楼面面层:水磨石地面;楼盖自重:钢筋混凝土自重标准值;平顶粉刷:。
三、设计内容
1、按指定的设计号进行设计,提交纸质稿计算书。
2、结构平面布置图:柱网、主梁、次梁及板的布置
3、板的强度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4、次梁强度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5、主梁强度计算(按弹性理论计算)
6、用2号图纸2~3张绘制楼盖结构施工图:
①结构平面布置图(1:200)
②板的配筋图(1:50)
③次梁的配筋图(1:50;1:25)
④主梁的配筋图(1:40;1:20)及材料抵抗弯矩图;
四、具体要求
1、计算书要求采用A4纸书写或打印,严禁部分书写部分打印。
2、计算字迹要求工整,条理清楚,页码齐全,表格规范并编写表格序号,主要计算步骤、计算公式、计算简图均应列入(否则判为不及格),并尽量利用表格编制计算过程。
3、图面应整洁,布置应匀称,字体和线型应符合制图标准(否则判为不及格)。
4、提交全部成果时请在计算书第一页页眉上注明专业、姓名、学号、手机号等,图纸按照标准格式折叠。
五、参考文献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6),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混凝土结构》(上册、中册)(第四版),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合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上册)(第二版),滕智明、朱金铨,中国建
筑工业出版社
六、课程设计分组情况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
课程设计计算书
学生姓名:
专业学号:
指导教师:
电话号码:
九江学院土木与城市建设学院
结构工程教研室
2012.03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指导书
一、平面结构布置
梁格布置应根据建筑物使用要求确定,因本厂房在使用上无特殊要求,故结构布置应满足实用经济的原则,并注意以下问题。
1、柱网布置可为正方形或长方形。
2、板跨一般为1.7~2.5m,次梁跨度一般是4.0~6.0m,主梁跨度则为5.0~8.0m,同时宜为板跨的3倍(2道次梁)。
3、对于板、次梁和主梁,各跨宜布置成等跨,无法实现时各跨跨差不宜超过10%。
二、板的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1、板、次梁、主梁的截面尺寸确定。
板厚 ,(当时,满足刚度要求,可不验算挠度)。
次梁
主梁
2、板的计算简图:
板为多跨连续板,对于跨数超过五跨的等截面连续板,其各跨受荷相同,且跨差不超过10%时,均可按五跨等跨度连续板计算。
当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时,其计算跨度:
中跨:
边跨: . ()
3、荷载计算:
取1m宽板带计算:
面层 水磨石每平方米重×1 =
板自重 板厚×?×1 =
平顶粉刷 每平方米重×1 =
恒载:
活载:标准值×1
设计值总值: =
4、内力计算:
用塑性内力重分布理论计算,则有α系数如下:
则
5、配筋计算:
根据各跨跨中及支座弯矩可列表计算如下:
截面 1 B 2 C M() () 选 钢 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