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坍塌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编号:QBG/JYJ/AQ-016
版本号:A
山西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
坍塌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编制单位:山西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
编制日期: 2008年 9月
颁布日期: 2008年 9月
目 次
1.事故特征…………………………………………………1
1.1 危险性分析……………………………………………1
1.2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名称…………………4
2.应急组织与职责…………………………………………4
3.应急处置…………………………………………………5
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5
4.注意事项…………………………………………………5
坍塌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 事故特征
坍塌事故是指:未放坡和未支护的基础坑边、松软土质的基坑、基坑边缘堆放土或其他物料、开挖的管道沟、浇注混凝土的模板支撑体系、搭设的脚手架等易发生事故的区域。
1.1 危险性分析
1.1.1 深基坑基础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
挖掘机坑边挖掘作业,应严格执行建设部《建筑工程预防坍塌事故若干规定》并应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开挖作业,才能顺利完成开挖作业。如若出现以下情况,均可导致事故的发生:
(1)未制定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防范措施或措施未落实。
(2)未对作业人员机械安全技术交底或交底针对性差。
(3)挖掘机离坑边过近,放坡角度未按规定开挖。
(4)未按规定支护和锚固,坑边积土过多。
(5)基坑周边无排水设施,积水浸泡基坑。
1.1.2 脚手架搭设和拆除作业
应严格按照建设部《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和专项方案进行搭设和拆除,在搭设和拆除过程中,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才能顺利完成搭设和拆除作业。如若出现以下情况,均可导致事故的发生:
(1)未制定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防范措施或措施未落实。
(2)未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或培训不合格,无证上岗。
(3)未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或交底针对性差。
(4)选用的钢管和扣件材质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钢管和扣件锈蚀、弯曲、开裂严重。
(5)脚手架底部地基不坚实,未设排水措施,立柱底部无垫板或用砖头垫,架设时未设扫地杆。
(6)立杆、水平杆间距超过规范要求,不按立杆与大横杆交点处设置小横杆。
(7)脚手架与建筑物拉接点数量不符合规范要求。
(8)转角处未设抱角戗,未按规定连续设置剪刀撑或设置角度不符合规范要求。
(9)搭设完毕未经过检查验收或检查验收不合格。
(10)架体上堆放物料超过设计荷载要求。
(11)未按规定铺设脚手板或铺设不严密,脚手板未采取固定措施。
(12)未按规定挂设安全网和密目网或挂设不符合设计要求。
1.1.3 模板支撑体系作业
应严格执行建设部《建筑工程预防坍塌事故若干规定》和建筑施工技术相关要求,根据工程特点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在作业中,应当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技术规定和要求才能顺利完成施工作业。如若出现以下情况,均可导致事故的发生:
(1)未制定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防范措施或措施未落实。
(2)未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或培训不合格,无证上岗。
(3)未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或交底针对性差。
(4)现浇混凝土模板的支撑体系无设计计算或计算不准确。
(5)支撑模板的立柱材料不符合规范要求,立柱底部无垫板或用砖垫,不按规定设置纵横向支撑,立柱间距不符合规范要求。
(6)各种模板存放不整齐、过高,大模板存放无防倾倒措施。
(7)模板上施工荷载超过规定要求,堆放物料不均匀。在模板上运输混凝土无走道板。
(8)模板工程未经过检验验收或检验验收不合格。
(9)未经申请批准拆除模板,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提前拆除模板。
1.1.4 各项安全防护措施不符合规范要求。
1.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名称
建筑施工中易发生坍塌事故的区域、地点有:未放坡和未支护的基础坑边、松软土质的基坑、基坑边缘堆放土或其他物料、开挖的管道沟、浇注混凝土的模板支撑体系、搭设的脚手架等。
2 应急组织与职责:
2.1 工程项目负责人:
职责:掌握事故动态,控制事故蔓延发展,及时准确向上级报告。
2.2 现场施工管理人员:
职责:
①联系附近医院,告知事故发生地点和所需救援车辆;
②立即联系工班组长,组织救援;
③电话通知项目部主要领导。
2.3 施工班组长:
职责:组织现场劳务人员一方面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援,另一方面保护事故现场,严禁无关人员入内。
2.4 劳务人员:即在施工现场的所有施工人员。
职责:听从指挥和安排,做好救援工作和警戒工作。
2.5 现场安全员:
职责:组织人员疏导交通,引导救护车辆入场。
3 应急处置
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3.1.1 事故报告与救援组织分工
发生事故后,现场发现人应立即通知现场项目经理和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或施工班组长。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则应立即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