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地理信息系统 第二章 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及空间数据的存储2.pdf

发布:2025-04-08约7.7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4.2栅格数据结构

栅格数据结构是以栅格数据模型或格网模型为基础的,其表达形

式十分简单,即空间对象是通过规则、相邻、连续分布的栅格单元或

像元表达的。对栅格单元的坐标,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进行处理:

(1)直接记录栅格单元的行列号;

(2)根据规则(如按行或列顺序)记录栅格单元,利用分辨率参

数(指行数和列数)计算当前栅格单元的行列号。假设通过如图30

所示的方式逐行顺序记录栅格单元,当前栅格单元的顺序编号为22,

栅格区域的行数为5,列数为7,那么,该栅格单元的行列号为(3,

1)。

假设当前栅格单元行列号为(i,j),一个栅格单元所代表的空间

区域大小为dlt_x,dlt_y,栅格区域的原点坐标为(x0,y0)(见图30),

那么,当前栅格单元的平面坐标(x,y)为:

x=x0+j*dlt_x

y=y0-i*dlt_y

图30栅格坐标计算示意图

如果栅格区域的原点在左下角,那么,平面坐标的计算公式为:

x=x0+j*dlt_x

y=y0+I*dlt_y

在日常应用中,常限制一个栅格数据层只存储栅格的一种属性,

而且采用完全栅格数据结构。在完全栅格结构里,栅格单元顺序一般

以行为序,以左上角为起点,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扫描(见图

31)。

图3-31完全栅格结构扫描顺序示意图

如果同一研究区域的同一栅格单元具有多个属性,那么,其数据

组织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以栅格单元为记录的序列。待记录完不同层上同一栅格单元

位置上的各属性值后,再顺序处理其它栅格单元(见图32(a));

(2)以层为基础,每一层又以栅格单元顺序记录它的坐标和属性

值,一层记录完后再记录第二层(见图32(b));

(3)同样以层为基础,但每一层内则以多边形为序记录多边形的

属性值和充满多边形的各栅格单元的坐标(见图32(c))。

数据文件数据文件数据文件

像元1层1层1

x坐标像元1多边形1

x坐标

y坐标属性值

层1属性值y坐标像元1坐标

层2属性值属性值像元2坐标

像元2

层N属性值像元N坐标

像元N多边形2

像元2层2多边形N

层2

像元N层N层N

(a)(b)(c)

图2-32栅格数据组织方法

方法(1)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