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工程材料学 第05章 热处理课件.ppt

发布:2018-06-16约1.15万字共5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球化退火 (适用于共析钢和过共析钢) 定义:使某些高C钢中的片状、网状碳化物变成粒状(球化)的热处理工艺。 方法:将共析钢或过共析钢加热在A1以上30-50℃长时间保温,使Fe3C球化。然后极缓慢冷却,使A发生珠光体转变。 组织:铁素体的基体上均匀分布颗粒状的渗碳体,称为球状珠光体。 用途:1)降低过共析钢材料的硬度, 保证足够的韧性,便于进行 机械加工。 2)均匀组织,为以后淬火作好组 织准备。 共析钢球化退火组织 过共析钢球化退火组织 亚共析钢完全退火组织 3.去应力退火 方法:将钢缓慢加热到A1以下某一温度(如:200-400 C),保温后慢冷。 目的:完全消除残余内应力。 组织:无相变发生,无组织明显变化。 用途:用于铸、锻、焊及冷变形件去除应力。 二、正火 定义:将钢加热到AC3(亚共析钢)或ACcm(过共析钢)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后,再空冷得到珠光体型组织的工艺。 注:合金钢在空气中连续冷却可能发生珠光体型、贝氏体型甚至马氏体型相变,但正火一般是指空冷时发生珠光体型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用途: ●亚共析钢:在低、中碳钢中代替完全退 火。(消除缺陷和内应力 ,降低硬度, 均匀组织, 便于加工)。 ●过共析钢:因空气冷却速度较快,先 析出相 Fe3C 的量较少,不能连成网 状,故起到消除网状组织的作用。 组织:●亚共析钢 :F(少量) + S(或T) ● 共析钢: S(或T) ● 过共析钢:Fe3C (少量) + S(或T) 三、淬火 定义:将钢加热到A后,以大于Vk的速度快速冷至Ms点以下以获得马氏体组 织的热处理工艺,叫作“淬火”。 目的:提高钢的硬度和耐磨性。 注:马氏体不是热处理所要得到的最终组织,马氏体再经过适当的 回火,可以得到需要的组织和使用性能。 淬火后获得的马氏体——淬火马氏体 回火后获得的马氏体——回火马氏体 加热温度和淬火组织 ●亚共析钢: Ac3 + 30~50℃ 保温时组织:A 淬火组织: M + A’(少量) ●共析、过共析钢: Ac1 + 30~50℃ 保温时组织:A + Fe3C(粒) 淬火组织: M +A’ (少量)+ Fe3C(粒) 粒状的Fe3C可以提高淬火组织的耐磨性。 淬火温度 2、淬火冷却介质 淬火介质决定了冷却速度→淬火后的组织。 理想的淬火介质应达到的两个要求: (1)足够高的冷却速度;得到尽可能多的马氏体。 (2)防止零件变形、开裂,在绕过“鼻尖”部后,应减缓冷却速度 所以理想的冷却速度如图所示,开始冷却缓慢,在快要发生组织转变时快冷,随后再慢冷让马氏体转变慢慢的进行。 常用介质 盐水、碱水 10-15%的NaCl水溶液,这是最强的冷却介质。 清水 直接冷却,冷却能力也很强。 碱浴、硝盐浴 在120-180℃以上的温度下有好的冷却能力(适用于分级淬火)。 矿物油 冷却能力约为水的1/4-1/8,适用于大多数合金钢,可以有效防止零件的变形开裂。 3、淬火方法 原则:淬火时既要快冷获得M,又要尽可能减少变形和开裂。 ⑴单液淬火:碳钢 — 水 合金钢 — 油。 ⑵双液淬火:水淬油冷。先在水或盐水中快速冷却,绕过“鼻尖”然后装入油中,放慢冷速,继续冷却至室温,(适用于较复杂的零件)。 ⑶分级淬火:首先淬入稍高于Ms点的盐浴中,保温待表面与心部温度相接近后,再快淬。(适合于大工件)。 ⑷等温淬火:先快冷到某一温度,保温,使A→B下氏体转变,再空冷至室温获得下贝氏体。 (5)深冷处理:将冷却至室温的零件继续冷却到室温以下温度,入液氮温度(-179℃)作用:降低钢中残余奥氏体量 。 四、 回火 将淬火后的钢件加热到AC1以下某一温度,等温一段时间后,再冷却至室温而获得不同组织的热处理工艺叫“回火” 消除内应力 钢在淬火后,存在较大的内应力(热应力和相变应力),容易出现开裂。利用回火可以消除或减小内应力,达到防止变形开裂。 稳定组织和尺寸 淬火后的组织为马氏体 + 残余奥氏体,它们都不是稳定组织,使用过程中会发生转变,从而带来零件的尺寸和性能的变化。利用回火让可能变化的组织发生转变,达到稳定零件的组织性能和尺寸。 调整性能 淬火后得到的马氏体的碳含量较高,材料的硬度高,脆性大,通过回火处理,达到所需要的强度、塑性和韧性的组合。 便于加工 降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