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 第11部分:镁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及编制说明.pdf
ICS77.120.99
CCSH14
CCC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2960.11—202X
代替GB/T12690.11-2003
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
化学分析方法第11部分:镁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Chemicalanalysismethodsfornon-rareearthimpuritiesofrareearthmetalsand
theiroxides-Part11:Determinationofmagnesiumcontent
—Flameatomicabsorptionspectrometricmethod
(预审稿)
202X-XX-XX发布202X-XX-XX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1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12690.11-202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
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GB/T12690《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的第11部分,GB/T
12690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碳、硫量的测定高频-红外吸收法;
――第2部分:稀土氧化物中灼减量的测定重量法;
――第3部分:稀土氧化物中水分量的测定重量法;
――第4部分:氧、氮量的测定脉冲-红外吸收法和脉冲-热导法;
――第5部分:钴、锰、铅、镍、铜、锌、铝、铬、镁、镉、钒、铁量的测定;
――第6部分:铁量的测定硫氰酸钾、1,10-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
――第7部分:硅量的测定;
――第8部分:钠量的测定;
――第9部分:氯量的测定硝酸银比浊法;
――第10部分:磷量的测定钼蓝分光光度法;
――第11部分:镁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2部分:钍量的测定偶氮胂Ⅲ分光光度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第13部分:钼、钨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第14部分:钛量的测定;
――第15部分:钙量的测定;
――第16部分:氟量的测定离子选择性电极法;
――第17部分:稀土金属中铌、钽量的测定;
――第18部分:锆量的测定;
――第19部分:砷、汞量的测定。
本文件代替GB/T12690.11-2003《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镁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与GB/T12690.11-2003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
如下:
a)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两章(见第2章、第3章);
b)增加了对分析中试剂和用水的说明(见第5章)
c)增加了标准曲线法(见8.4.4);
1
GB/T12690.11-202X
d)更改了氧化物样品的处理条件由“氧化物试样需经900℃预灼烧1h”改为“氧化物样品于105℃
烘1h”;
e)更改被测元素的进样浓度(见8.1);
f)更改了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见8.4);
g)更改“精密度”,将“允许差”更改为“再现性”(见10.2,2003年版的8.2);
h)删除了质量保证和控制(见2003年版的第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