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GBT-标准数字化平台 第1部分:系统架构编制说明.pdf

发布:2025-04-04约1.81万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标准数字化平台第1部分:系统架构》(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标准数字化平台第1部分:系统架构》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24

年第三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制定,项目计划编号为T-469”,计划完

成时间为2025年。该计划项目由全国标准数字化标准化工作组(SAC/SWG29)

提出并归口。

(二)标准制定背景

1、标准制定的国际背景

各国普遍认为标准数字化转型是标准化发展的内生需求,是必然趋势。国际

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已联合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

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以及英德等国的国家标准化机构分工推进

相关工作,并推动建立一致的转型共识与战略。2019年ISO和IEC提出SMART

(StandardMachineApplicable,ReadableandTransferable)标准的概念,将标准

数字化能力划分为纸质标准、开放数据格式、机器可读文档、机器可执行内容、

机器可交互内容5个阶段,后四个阶段的实现需要标准数字化平台的支持。

我国已经有一些具有不同标准数字化能力的标准数字化平台(以下简称“数

字化平台”),但基本上处于SMART标准的前三个阶段。

2、标准制定的国内背景

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

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将标准纳入国家基础性制度范畴。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第三十

九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大会贺信中指出:“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标

准化在便利经贸往来、支撑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规范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

益凸显”。并面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将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以标准助力创

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标准数字化转型已成为

新时代我国标准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对增强我国科技发展的标准化互动

支撑能力、影响全球标准化生态变革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在《国家标准化发展纲

要》中明确要求“推动标准化工作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标准数字化

1

转型是标准化工作适应全球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化平台通过对标准及其

生命周期各环节的数字化,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社会和经济数字化转型。

目前我国标准化工作存在以下问题:①标准编制周期长;②标准协同编制难;

③标准规范性差;④标准应用难等。标准数字化平台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例如:

①通过平台,充分重用已有标准和知识,缩短标准编制周期;②通过平台,充分

利用互联网技术,支持在线协同编制标准;③通过平台,充分利用数字化模板、

主结构、主模型等,支持标准规范化编制;④通过平台,帮助快速找到、引用所

需要的标准内容;主动推送相关标准内容;提供各种标准内容服务,如检索、比

对、关联、引用等。

标准数字化平台是标准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从各级标准化机构到各类型

的标准化部门都有建立自己的数字化平台的需求,以适应本领域和本各类型标准

建立和应用的需求,同时满足标准数字化过程管理的需要。各类标准都有数字化

的需求,包括标准内容数字化、标准化制定和应用过程的数字化,并且这些标准

之间以及与应用过程之间都有相互集成的需求。标准数字化平台是面向国家、行

业、地区、团体和企业的标准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基于统一规则建设系统架构将

会使平台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与集成性,包括平台自身软件系统的集成以及与NQI

其他平台的集成,将有效降低集成成本,提升集成效率。

鉴于此,《标准数字化平台》系列标准旨在规范我国的标准数字化平台工作,

通过制定和实施本标准,健全标准数字化平台架构、功能、接口、测试内容,

指导平台建设有序推进,减少平台研究与建设中的重复性工作,促进各类标准

数字化平台的集成。

本标准为《标准数字化平台》系列标准第1部分,通过本标准制定与实施,

有效填补平台系统架构缺乏指导性标准的空白,为各级数字化平台系统研制建立

共识基础,促进相互理解与合作,有效支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相关要求落

地,保证各主体开展平台建设的技术前瞻性、系统性和有效性,保证各领域的平

台适合其应用需求,支持标准数字化的发展。

本标准主要面向各类型标准的数字化,为各主体建立标准数字化平台提供一

种参考框架,规范平台的需求和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