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防爆标志介绍及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型式.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全球防爆标志介绍一般在可燃性气体环境中,使用电气产品时必须使用防爆型产品。
防爆型产品的外壳上一般有以下标志,具体含义如下:ExdⅡBT4①②③④⑤
①、中国及国际电工委员会防爆标志
②、隔爆型
③、除煤矿、井下用之外的电气设备
④、按爆炸性气体环境的最大实验安全间隙或最小点燃电流分为ABC三级
⑤、按设备最高表面温度分为T1至T6六个组
第①位编码:
Ex——中国及国际电工委员会防爆标志;
EEx——表示欧共体;
AD——意大利;
MS、AE——法国;
FLP——英国;
UL、FM——美国;
E——德国IEC
第②位编码代号防爆型式国家标准防爆措施适用区域
d隔爆型GB3836.2隔离存在的点火源Zone1,Zone2
e增安型GB3836.3设法防止产生点火源Zone1,Zone2
ia本安型GB3836.4限制点火源的能量Zone0-2ib本安型GB3836.4限制点火源的能量Zone1,Zone2
p正压型GB3836.5危险物质与点火源隔开Zone1,Zone2
o充油型GB3836.6危险物质与点火源隔开Zone1,Zone2
q充砂型GB3836.7危险物质与点火源隔开Zone1,Zone2n无火花型GB3836.8设法防止产生点火源Zone2
m浇封型GB3836.9设法防止产生点火源Zone1,Zone2
h气密型GB3836.10设法防止产生点火源Zone1,Zone2
s特殊型DIP粉尘防爆型用于爆炸性粉尘环境,其前面无需加EX或EEX等标志危险场所危险性划分:爆炸性物质区域定义中国标准北美标准气体(CLASSⅠ)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Zone0(0区)Div.1
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有可能出现的场所
1区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不可能出现,仅仅在不正常情况下,偶尔或短时间出现的场所
2区Div.2粉尘或纤维(CLASSⅡ/Ⅲ)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粉尘或可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可能连续,短时间频繁地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10区Div.1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粉尘或可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不能出现,仅仅在不正常情况下,偶尔或短时间出现的场所11区Div.2第③位编码Ⅰ——煤矿、井下用电气设备Ⅱ——工厂用电气设备第④位编码Ⅱ类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分级工况类别级别代表性气体最小引爆火花能量最大实验安全间隙MESG(mm)最小点燃电流比MICR矿井下Ⅰ甲烷0.280mJ矿井外的工厂ⅡA丙烷0.180mJMESG≥0.9MICR>0.8ⅡB乙烯0.060mJ0.9>MESG>0.50.8≥MICR≥0.45ⅡC氢气0.019mJ0.5≥MESG0.45>MICR第⑤位编码
Ⅱ类爆炸性气体环境中电气设备温度组别温度组别自然温度T(℃)常见爆炸性气体设备允许表面温度(℃)T1T≥450氢气、丙烯腈等46种450T2450>T≥300乙炔、乙烯等47种300T3300>T≥200汽油、丁烯醛等36种200T4200>T≥135乙醛、四氟乙烯等6种135T5135>T≥100二硫化碳100T6100>T≥85硝酸乙酯和亚硝酸乙酯85
1.爆炸性混合物产生爆炸的条件
爆炸是指物质从一种状态,经过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突然变成另一种状态并放出巨大的能量,而产生的光和热或机械功。在此仅谈及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即所有的可燃性气体、蒸气及粉尘与空气所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这类爆炸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才可能发生:第一,必须存在爆炸性物质或可燃性物质;第二,要有助燃性物质,主要是空气中的氧气;第三,就是还要存在引燃源(如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等),它提供点燃混合物所必需的能量。只有这三个条件同时存在,才有发生爆炸的可能性,其中任何一个条件不具备,就不会产生燃烧和爆炸。因此,采取适当的措施,使三个条件不同时具备即可达到防止爆炸的目的。由于爆炸性混合物普遍存在于煤炭、石油、化工、纺织、粮食加工等行业的生产、加工、储运等场所,如发生爆炸则危害极大。于是,人们采取了多种防爆技术方法,防止爆炸危险性环境形成及其爆炸。
2.基本防爆型式
(1)隔爆型“d”
隔爆型防爆型式是把设备可能点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部件全部封闭在一个外壳内,其外壳能够承受通过外壳任何接合面或结构间隙,渗透到外壳内部的可燃性混合物在内部爆炸而不损坏,并且不会引起外部由一种、多种气体或蒸气形成的爆炸性环境的点燃(参见GB38362标准)。
把可能产生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的零部件均放入隔爆外壳内,隔爆外壳使设备内部空间与周围的环境隔开。隔爆外壳存在间隙,因电气设备呼吸作用和气体渗透作用,使内部可能存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当其发生爆炸时,外壳可以承受产生的爆炸压力而不损坏,同时外壳结构间隙可冷却火焰、降低火焰传播速度或终止加速链,使火焰或危险的火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