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chapter6砾岩和角砾岩1.ppt

发布:2017-06-13约1.72千字共2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第六章 砾岩和角砾岩 Conglomerates and Brecias 第一节 一般特征 砾岩和角砾岩合称粗碎屑岩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 粒级: 颗粒直径2mm 颗粒含量: 30%(Folk,1954) 砾石 填隙物 填隙物:通常为细砂、 粉砂、粘土 ★沉积构造:常见大型斜层理和递变层理、扁平砾石叠瓦状排列。 ★砾岩性质主要取决于母岩的性质,而且一般搬运距离不远,故研究砾石的成分有助于追溯物源。 第二节 砾岩和角砾岩的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conglomerates and breccias ) 一、根据砾石的圆度分类 1. 砾岩(conglomerates):圆状和次圆状砾石含量50%。 2. 角砾岩(breccias):棱角状和次棱角状砾石含量50%。 (Classification by roundness of gravels) 二、根据砾石的大小分类 细砾岩(granules):砾石直径为2~10mm 中砾岩(pebbles):砾石直径为1~10cm 粗砾岩(cobbles):砾石直径为1~10dm 巨砾岩(boulders):砾石直径为1m 当岩石中碎屑颗粒大小不一致时,可采用三级命名法。 角砾岩也可以按平均粒度大小同样命名。 (Classification by size of gravels) 三、根据砾石的成分分类 1. 单成分砾岩和角砾岩(oligomictic conglomerates and breccias) 砾石成分较单一,同一种成分的砾石占75%以上,且多半是稳定性较高的岩屑或矿物碎屑。 一般分布于地形平缓的滨岸地带。 (Classification by composition of gravels) 2. 复成分砾岩和角砾岩 (polymictic conglomerates and breccias) 分选通常不好,磨圆度常不高,层理常不明显,多沿山区呈带状分布,厚度变化大,为母岩迅速破坏和迅速堆积的产物。 砾石成分复杂,各种类型的砾石都不超过50%。 成因类型很多,以造山期后的河成砾岩及山麓洪积砾岩分布最广。 四、根据砾岩在剖面中的位置分类 1. 底砾岩 (Classification by position of conglomerates in sections) 2. 层间砾岩 3. 层内砾岩 1. 底砾岩(basal conglomerates) 常常位于海侵层位的最底部,分布于侵蚀面上,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为海侵开始阶段的产物。 成分一般较简单,稳定组分较高,磨圆度高,分选性好,基质含量少。 2. 层间砾岩(interformational conglomerates) 整合地夹于其它岩层之间,它的存在并不代表有侵蚀间断,与下伏地层是连续沉积的。 砾石成分较复杂,磨圆度差,基质成分复杂。 它们通常是当地岩石边冲刷、边沉积的破坏产物。 内蒙古乌海桌子山中奥陶统 3. 层内砾岩 层内砾岩是指该岩层在准同生期尚处于半固结状态时,经侵蚀、破碎和再沉积而成的砾岩沉积物,再经成岩作用而成的砾岩。 这种砾石→内碎屑。 底砾岩、层间砾岩和层内砾岩的特征比较 五、成因分类 诺尔顿(Norton, 1917)首先提出角砾岩的成因分类。 在砾岩分类中采用具有成因意义的岩石特征,作为分类的基础,既有利于成因分析,又便于实际工作,这样较为理想。 (Genetic classification) 裴蒂庄(Pettjiohn,1975)的分类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