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常用救护(急危重症护理学).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经皮气管切开术 1.用物准备: 一次性经皮导入器械盒。 2.操作步骤 : (1)体位、切开前准备同常规气管切开术。 (2)取2~3软骨环间为穿刺点,作1.5~2.0cm的水平或垂直切口。 (3)空针抽生理盐水,接穿刺针穿入气道至有气泡,拔出针芯。 (4)送入穿刺套管,沿套管送入导丝约10cm , 拔出套管。 (5)沿导丝送入扩张器,扩开气管前壁,打开状态下移去扩张钳。 (6)沿导丝置入气切套管,拔出内芯和导丝,确认通畅后,气囊充气,吸引分泌物,固定套管,处理用物。 注意事项 术前:床边备急救药物与用物,及同型气管套管,以备急用。 术中:患者头始终正中位,并避免切开第1环,也不低于第5环。 术后:①随时吸痰,每日定时清洗内管,做好维持下呼吸道通畅的护理 。②保持适宜室温在22℃左右,湿度在90%以上。③保持颈部切口清洁。④防止套管脱出。 拔管:拔管前试行堵管1~3天,从半堵到全堵,如无呼吸困难即可拔管,拔管后床边仍应准备气管切开包,以备急用。 六、环甲膜穿刺术 适应证 1.急性上呼吸道严重梗阻,来不及气管切开者。 2.气管内给药、给氧者。 3. 牙关紧闭经鼻气管插管失败者。 禁忌证 1.明确呼吸道梗阻发生在环甲膜水平以下者。 2.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操作方法 用物准备: 环甲膜穿刺针或用于通气的粗针头,无菌注射器,1%丁卡因(地卡因)溶液,所需的治疗药物,供氧装置。 操作步骤 1. 体位: 患者仰卧位,去枕,肩部垫起,头尽量后仰。 2. 定位: 在环状软骨与甲状软骨之间正中处可触到一凹陷,即为穿刺位置。 操作方法 3. 局部常规消毒,局部麻醉。 4. 穿刺: 将环甲膜穿刺针从穿刺点垂直刺入,刺入后,即 可感到阻力突然消失,取出针芯,穿刺针管口有空气 排出,患者出现咳嗽反射。 5. 连接呼吸装置,同时根据穿刺目的进行其他操作。 环甲膜穿刺点定位 环甲膜解剖及穿刺位置: 操作方法 : 1.如果病情允许,病人应尽量取仰卧位,垫肩,头后仰。不能耐受上述体位者,可取半卧位。 2.定位环甲膜穿刺点。 3.用碘酒、乙醇进行常规皮肤消毒。 4.戴无菌手套,检查穿刺针是否通畅。 5.穿刺部位局部用2%普鲁卡因麻醉(危急情况下可不用麻醉) 6.以左手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穿刺针垂直刺人,注意勿用力过猛,出现落空感即表示针尖已进入喉腔。确定无疑后,扭下穿刺针、适当固定穿刺套管。 7.术后处理:①可经穿刺针接简易呼吸机或呼吸机给病人输氧。②病人情况稳定后。尽早行普通气管切开。 8.移去穿 刺套管后,伤口会自 行愈合,行局部皮肤 消毒、包扎 。 注意事项 穿刺进针勿过深 ;穿刺部位如有明显出血,应及时止血,以防血液流入气管内。如针头堵塞,可用注射器注入空气,或用少许生理盐水冲洗,以保证其畅通。 穿刺完成后, 须回抽空气,确认针尖在喉腔内,才进行其他操作。 穿刺针留置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24小时,病情好转后,应改行气管切开。 第二节 球囊-面罩通气术 适应证 1.现场呼吸停止或呼吸衰竭的抢救。 2.转运途中或临时替代呼吸机的人工通气。 禁忌证 1.颌面部严重损伤。 2.大量胸腔积液或中等以上活动性咯血。 操作方法 用物准备 选择合适面罩:面罩外围的下缘置于下嘴唇和下巴之间的凹槽上,面罩可以放置于鼻梁上。球体、面罩、储氧袋正确连接;检查安全阀,并处于开启状态;调节氧流量至储氧袋充满氧气(氧流量10~15L/min)。 操作步骤 1. 开放气道: 患者去枕,仰卧,清除假牙与咽喉部的异物,使嘴张开,术者位于患者头顶侧,使头向后仰,并紧托下颌使其朝上,畅通气道。 操作步骤 3. 挤压球囊: 单人操作时,另一手规律、均匀地挤压呼吸囊,挤压球囊时间应大于1秒,待球囊重新膨起后再开始下一次挤压。双人操作时,由另一人挤压球囊。 4. 观察: 观察患者胸部随挤压球囊上升与下降情况、呼气时面罩内是否呈雾气状、口唇与面部颜色的变化情况等。 单手“EC手法” 双手“EC手法” 2. 固定面罩: 单人或双人操作分别用 单手“EC手法”、双手“EC手法”。 注意事项 通气量适宜 通气量以见到胸廓起伏即可,约400~600ml。 呼吸频率 2010版国际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