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径向轴承.doc

发布:2017-02-09约1.4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径向轴承 安装在前、后轴承座中的二油楔轴承为动压轴承其作用是承受转子的静、动载荷,保持转子转动中心与汽缸中心之间正确的位置关系,使转子与汽缸导叶持环、汽封等静体的径向间隙在规定范围之内,同时,在运行工况(转速、负荷)范围内轴承的油膜刚度、阻尼系数等待性使转子――轴承系统能稳定、安全地长期运行。 二油楔轴承的结构如图1所示。 螺栓 轴承上半 润滑油温度测量孔 轴承合金属 锥销 定位销 轴承上半 进油孔 图1 二油楔径向轴承 轴承由两半组成,上、下半之间用螺栓连接且用锥销防止错位,为防止轴承体在轴向、周向走动,在图示件8处配有定位销。轴承体内侧是饧基轴承合金(ZCHSuSb11-6)层,其厚度最大为2mm。 轴承内孔按图2所示型线加工成形。油楔尺寸靠加工保证,勿需人工修刮。 图中: e:油楔滑动表面园心与轴承中心的距离 D:油楔滑动表面内切园直径 RS:油楔滑动表面半径,RS=RL+e 轴承的运行工作状态相对,图1所示位置要旋转45°,也就是说,轴承入座后,轴承两半中分面与轴承座水平中分面呈45°,以使载荷正对油楔中心。轴承体外径ФA与轴承座(或调整圈)相配合,有一定压力的润滑从轴承座油路至轴承环形油槽后,经4只进油孔进入轴承润滑工作区。当转子旋转时,润滑油被带入轴颈与轴瓦之间的楔形间隙中,随着转速升高,被带入油量增多,建立起流体动力油膜,具有承载能力的油膜将转子抬起,在汽轮机运行时,转子悬浮在楔形油膜上旋转而不会有任何金属间的直接磨擦接触。 当汽轮机配置有顶轴系统时,轴承为动、静压混合轴承,径向轴承的结构与图1有所不同,在下半轴承上加工有图3所示的特殊油腔和顶轴油通路。高压顶轴油由外管路通入轴承上半,经节流孔进入顶轴油腔、构成静压轴承。在转子静止状态,静压油垫将转子从轴瓦底部抬起,这样在起动和停机时,不致发生金属间的直接接触。 图3 对B/D=0.5的轴承只有一个顶轴油腔,B/D=0.8的轴承则带有二个油腔,以使轴承有抗偏心载荷能力。 为确保汽轮机的安全运行,轴承温度是重要的监测项目之一。随测量手段的不同轴承结构也有差别,目前测量轴承温度的方法主要有测量润滑油温度和测量轴承合金温度两种。当采用前一方法时,如图1中3所示,它是在轴耕上半的最小间隙部位开一小孔,使部分润滑油喷至装在轴承座上的测温元件温度计,从而测出经过工作以后排出的润滑油温度。当采用后一种方式时,在图1所示轴承下半 角方位加工有测量孔,图4a为配用配用Ф6.4双支铂电阻的结构,图4b为采用Ф3.2双支铂电阻的结构。使用前一种方法,虽然相对比较简便且可在就地直接观测,但它测得的温度较后一种偏低且对温度变化的反应迟缓。 a b 图4 轴承的宽径比B/DN有0.5及0.8两种。 轴承间隙比 对DN125及160的轴承为1.5‰,对DN≥200的轴承的1.2‰。 d为轴颈直径。 轴承间隙名义值对前轴承见A1…Z1详图,对后轴承请见A3…Z3或 A4…Z4。 轴承间隙厂内装配实测值见产品合格证明书。 1-0730-01-00 第 1 页 共 3 页 图2 ФA:轴承体外径 DN:轴承名义直径 B:轴瓦宽度 Ψ:轴瓦油度测量孔方位角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