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浙江省平阳县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检考试地理试卷.doc

发布:2016-10-01约4.4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平阳二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质检考试 高二地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月份,影响我国黑龙江与海南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 B.帕米尔高原与乌苏里江上的晨昏差异是由地球公转造成的 C.黑龙江与海南的纬度差异较大,但气温年较差基本一致 D.从乌苏里江一路向西到帕米尔高原,沿线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干湿度地带性分异 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及四地年降水量(单位:毫米)统计资料,回答2-3题。 2.形成东西方向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海拔距海远近气温高低地表植被 该区域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A.沙尘暴泥石流地震水土流失 6.月牙形聚水洼地的成因是( ) A.大湖萎缩而成? B.古河道残遗而成 C.人工挖掘而成? D.风力侵蚀而成 7.泉水日趋干涸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暖,蒸发增强? B.降水变少,雨水补给减少 C.风沙沉积,古河道淤塞? D.地下水补给量不断减少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8-9题。 8.河流E的汛期为( ) A.春汛B.夏汛C.秋汛D.冬汛 .图中地是重要棉花生产基地,与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棉花生长的最优条件是A.气温高B.降水多C.沙性土壤D.日照充足.影响蜂农迁徙放蜂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市场 .蜂农沿图示路线放蜂途中最可能遇到的是 A.在闽粤遇山洪冲走蜂箱 B.在皖南遇梅雨滴蜜无收 C.在北遇干旱蜜源减少 D.在东北遇初霜蜜蜂挨冻 C.受夏季风影响明显 D.受洋流影响明显 读“我国某地降水量(实线)与蒸发量(虚线)的季节变化曲线”图,完成14-15题。 14.该地为我国的( )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长江中下游地区 D.南部沿海地区 15.乙时期我国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是( ) ①华北地区——暴雨 ②北方地区——寒潮 ③东南沿海地区——台风 ④黄河中下游地区——干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耕地占全国16.8%,水资源占全国4.01%。读图一和图二,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6-17题。 16.有关东北三省农业灌溉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 ①农田灌溉用水量都呈增长态势 ②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自1996年以来呈快速增长态势 ③灌溉用水量自1998年以来呈减少趋势 ④有效灌溉面积与灌溉用水量同步增长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17.有关东北三省水土资源利用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 ①水土资源丰富②耕地资源集中在东部 ③水资源呈现东多西少的特点④耕地资源丰富,水资源相对短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读“西南地区主要自然资源潜在价值(统计数未包括西藏)统计表”,回答18-19题。 18.关于西南地区主要自然资源潜在价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农林牧资源总值接近全国的一半 B.人均资源潜在值超过全国19.2% C.四川省人口多,人均资源总量低于云南省 D.按当地资源配置,本区发展有色冶金、石油化工的潜力巨大 19.限制西南地区资源潜在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湿热 B.地形复杂 C.交通不便 D.经济基础薄弱 下图为湿地被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20-21题。 20.湿地被破坏后,表示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曲线、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的分别是( ) A.乙和丁 B.甲和丙 C.甲和丁 D.乙和丙 21.下列关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土壤侵蚀,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大增 B.环境污染,富营养化速度加剧 C.大量引水灌溉以及河流的截流改道 D.开垦湿地,不断扩大耕地面积 下图是2006-2011年各年5月中下旬长江中游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对比图。读图回答22-23题。 22.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的特点是( ) A.两湖水体面积均持续减少 B.两湖水体面积变化基本同步 C.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逐年减小 D.2009-2010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 23.该时期鄱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