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藁城市增村学区中学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教学课件共26张.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执 教: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教研室 刘烈喜 河北省藁城市增村学区中学 李凌云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3课 土地改革(B案) 在土改中,农民拔掉地主立的界碑 新中国成立后,对封建制度赖以存在的基础——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必须改变。否则,中国革命的胜利成果就不能得以巩固,农村的生产力就不能得以解放,我国的工业化也就不能实现。因此,中央人民政府在组织抗美援朝的同时,在广大新解放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阅读教材第12页有关文字,了解旧中国封建土地制度的状况,真正理解在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改革。 90% 占有土地比例 所占农村人口比例 10% 地主、富农 贫、雇、中农 20-30% 70-80% 1.这是一种什么土地制度? 2.这种土地制度有什么危害,会产生什么影响? 广大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阻碍农村生产的发展,使生产力发展水平极其低下。 新中国政权的性质是什么? 新中国政权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弄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这里的“农”是指农民阶级,他们最渴望得到的是土地。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主要内容: 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目的: 根本目的是巩固人民政权,解放生产力,废除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开始的时间: 1950年冬,分期、分批进行。 完成: 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土地改革基本结束。 因为封建土地制度是农民遭受剥削、压迫的根本原因,它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这次土地改革在政策上,同过去有所不同,以往是限制和打击富农经济,这次采取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这就有利于减少土地改革运动的阻力,孤立地主阶级,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更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从而有利于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 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重要的土地法律。 你知道吗?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七亿亩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 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民主政权得到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你读过《暴风骤雨》或其他有关土地改革的小说吗? 建国前的土地改革,因封建势力的百般阻挠,并非一帆风顺的;而建国后的土地改革,因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方法得当,而开展得十分顺利。 调查一下自己家乡在土地改革前后,农民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变化。 学生阅读自由阅读卡中“共和国反腐败第一大案”,了解此前你大致情况。 提问:中共中央对此案的处理说明了什么? 说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党的干部也不例外;中国共产党敢于承认和善于纠正自己所犯的错误,能够做到自我完善。 第 3 课 土地改革 一、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1950年) 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农民阶级土地所有制 三、土地改革的成果 1952年底,近三亿农民获得七亿亩土地 四、土地改革的意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