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6.2.3 开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 教学设计.docx
浙江省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6.2.3开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浙江省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6.2.3开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
1.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珠江三角洲的开放历程
3.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成果
4.珠江三角洲的未来发展展望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开放发展的能力。
2.增强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的认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提升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发展的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尊重劳动、尊重创新的价值观念。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和特点:重点掌握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通过地图识别和地理特征描述来强化记忆。
2.珠江三角洲的开放历程:强调对改革开放政策的理解,以及对这一地区发展历程中关键事件的识别和记忆。
难点:
1.对外开放政策对珠江三角洲发展的影响:难点在于理解复杂的经济政策和地区发展之间的关系。
2.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特点:难点在于分析地区经济结构的转变和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竞争力。
解决办法:
1.采用案例分析法和地图教学法,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地理位置和特点。
2.通过历史时间线和学生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梳理开放历程,提高分析能力。
3.利用多媒体资料展示改革开放政策的效果,增强学生对政策影响的理解。
4.设计模拟经济活动,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区域经济发展的复杂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浙江省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珠江三角洲地图、改革开放相关图片、经济数据图表、视频资料等。
3.教学工具: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包括电脑、投影仪等,以便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源。
4.教室布置:设置小组讨论区,提供白板和标记笔,以便进行课堂互动和板书展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风光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该地区的自然风光和经济发展。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珠江三角洲会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3.学生回答: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地理位置和特点(5分钟)
-教师展示珠江三角洲地图,讲解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学生跟随教师讲解,在地图上标注相关地理信息。
2.开放历程(10分钟)
-教师讲述珠江三角洲的开放历程,重点介绍改革开放政策对该地区的影响。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关键事件,教师适时提问,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3.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成果(5分钟)
-教师展示相关数据图表,分析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特点和对外开放成果。
-学生小组讨论,总结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珠江三角洲地区未来的发展前景,每组派代表分享观点。
2.课堂提问: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四、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教师提问: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师提问,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2.学生展示:邀请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相关课件或图表,分享学习心得。
五、核心素养能力拓展(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2.学生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并强调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六、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短文,字数500字左右。
知识点梳理
1.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
-位置:位于中国南部,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
-地形地貌:地势低平,多平原、丘陵和三角洲。
-气候特点: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
2.珠江三角洲的开放历程:
-改革开放初期:设立经济特区,吸引外资,推动经济发展。
-对外开放政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产业竞争力。
-深化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3.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特点:
-以制造业为主导,形成了电子信息、家电、纺织等产业集群。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对外贸易活跃,与世界经济联系紧密。
4.珠江三角洲的对外开放成果:
-经济快速增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就业,改善民生。
-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