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规范与论文的写作20121226.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评价论文水平高低的形式标准包括以下几方面: (a)论文题目的准确性和吸引力。 主题太宽显得论文空洞,主题太窄显得论文的分量不足。 (b)作者以及作者的单位信息。 如作者的年龄、职称、研究方向等;作者单位是高等院校还是科研机构等。 (c)研究项目的基金资助情况。 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还是地方性项目资助,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技术等。 (d)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情况。 参考文献引用是否充分,参考文献引用是否广泛,参考文献的引用的新旧程度,参考文献引用的层次等,都是编辑所重点关注的。 (e)科研论文的语言表达水平。 如果语句不通、丢字错词、量和单位使用混乱且不规范,很难让编辑和审稿人相信作者的研究是严谨可信的,论文水平也值得怀疑,至少是语言表达和材料组织能力不高。 因此,论文应该在坚持科学的前提下,注重形式表达的规范化,从而体现内容的层次,至少应该使内容与形式相统一,而不要因形式上的表达不当而影响编辑和审稿专家对论文内容的评价。 编辑通过同行评议对作者的来稿进行综合评价和筛选,录用符合期刊发表范围、学术水平高的论文,退掉不能录用的论文,并且要负责论文的退修以及录用论文的编辑加工。 论文录用与否的依据在于同行专家评审意见,但是否送给同行专家评审、是否提交主编终审的决定权,往往掌握在编辑的手上。 因此,编辑对你的论文能否发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具备如何与编辑打交道的能力,不要轻易得罪编辑。 (四)如何通过审稿专家的审稿 (1)审稿专家如何审稿 论文能否顺利发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稿人的审稿意见,即使论文的录用权掌握在编辑和主编手上,审稿人的审稿意见也将会左右着编辑和主编的决定。 专家审稿意见包括的内容: (1)论文论证和结论是否正确?(正确、基本正确、有原则性错误) (2)论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有无新发展或新见解?(有重要发展、有新见解、无新内容) (3)论文在理论或实际应用上有无意义?(有重要意义、有参考意义、无实际意义) (4)有无与本论文内容相同的文章已公开发表(如有重复请注明出处)?(无重复、有重复) (5)论文是否适宜在本刊发表?(建议发表、修改后发表、不宜发表) (6)论文是否发现有需要保密的内容(请提参考意见)?(可公开发表、有保密内容) 从以上可以看出论文要发表,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结论正确或基本正确; (2)有重要发展或有新见解; (3)有重要意义或有参考意义; (4)与公开发表的论文没有重复(参考的内容必须注明出处) ; (5)无保密内容; (6)经修改或直接发表。 论文要发表,首先结论和论证要正确,这是显然的,错误的东西肯定是不能发表的。 其次,创新(新发展、新见解、新方法、新结论等)是非常重要的。创新是论文的灵魂,是论文的精华,论文要发表,创新是第一位的。 再次就是论文的书写格式和规范问题。论文经审稿人审阅后,必须经编辑对其进行编辑加工处理,才能发表。 (2)审稿专家的审稿原则 审稿人审稿的标准是变化的,是以期刊的档次(专家理解的档次,期刊在专家心目中的地位)来决定的。 审稿人给出好或者不好的审稿评价,是针对某个具体的期刊而言的,而不是针对论文本身来评价的。审稿人审稿的态度和标准是因期刊档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这一点是被我们的大部分作者所忽略的。 不同的审稿人有不同的认识水平和掌握的标准。同样两个业务水平比较高的审稿人,就可能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态度。一个可能会十分宽容:“年轻作者,能研究到这样的深度已经不错了”。而另一个则可能要求比较苛刻:“连基本理论都不清楚,怎么搞科学研究。” 论文能否顺利通过审稿专家的评审,还有一定的运气成分。 具体示例。 同一个审稿人,面对不同的期刊审稿标准是不一样的:每一份期刊,都在审稿人的心目中有一个比较固定的品牌。 对于同一篇论文,如果是一般性期刊(审稿人认为的)约请审稿,审稿人可能会认为“学术水平不错,可以在本刊发表”,而如果是被审稿人认为档次比较高的期刊约请审稿,则审稿人可能认为论文“学术水平一般,不宜在本刊发表”。 这一条对于指导我们的作者将自己的论文投向什么样的期刊(一般期刊、核心期刊,还是权威期刊)是有很大帮助的! 了解这些情况后,作者在写作时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思考: (1)如何节省审稿人的时间,减少审稿人的负担。 (2)如何吸引审稿人的眼球,激发审稿人的阅读欲望。 (3)解读“审稿意见”时记得审稿人的意见是相对于投稿期刊而言的,即便是遭到否定也没有必要失去自信。 (4)针对自己的论文的分量决定投稿期刊的档次。 (3)审稿人重点审查的内容 (a)选题是否新颖,意义大不大。 (b)内容创新性够不够。 (c)思路是否清晰、逻辑是否混乱、重点是否突出。 (d)内容是否有重大错误或缺陷。 (e)论证是否严密、是否有说服力或者证据是否可信。 (f)文献的占有量是否充分,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