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广西壮族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及开发研究.docx

发布:2018-04-24约4.54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广西壮族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及开发研究陈月明(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柳州545006)[摘要]本文分析了广西壮族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独特的民俗文化及得天独厚的开发优势和潜力。同时指出对广西壮族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有利于旅游产品之间的优势互补、建设精品旅游路线,以及优化旅游资源的区域布局,从而促进全区旅游产业协调发展。[关键词]壮族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策略中图分类号:F59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083(2012)03—0090—04DiscussionontheCultureandTravelResourcesIntegrationandDevelopingResearchofGuangxiZhuangNationalityChenYueming(Liuzhou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Liuzhou,Guangxi545006)[Abstract]Thispaperanalyzestherichcultureandtravelresources,thedistinctfolkcultureandadvantageddevelopingsuperiorityandpotentialofGuangxiZhuangnationality.Italsopresentsthat,tointegratethecultureandtravelresourcesisgoodformakingtherespectiveadvantagescomplementaryoftravelproducts,settingupcompetitivetourroutes,andoptimizingtheregionaldistributionoftravelresources,soastopromotethecoordinatedgrowthoftravelindustryinGuangxi.[KeyWords]theZhuangnationalitycultureandtravelresourcesintegrationdevelopingstrategies在现代旅游发展中,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普及的新兴旅游形式。文化旅游过程中所感知、体验到的文化特色,满足了人们追求较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根据国内一次抽样调查,来华美国游客中主要目标是欣赏名胜古迹的占26%,而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最感兴趣的却达到56.7%。由此可见,文化旅游已经成为了旅游业的一个新的卖点。中国的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兴起得比较晚,但悠久的历史和异彩纷呈的少数民族文化却是激发游客兴趣和热情的宝贵资源。作为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壮族文化资源独收稿日期:2012年5月7日作者简介:陈月明(1980—),江西丰城人,助教,研究方向:少数民族旅游规划。—90—第3期广西壮族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及开发研究陈月明特而淳厚,很有开发价值。壮族服饰、“三月三歌节”等民俗节庆、壮绣、特色饮食、婚俗等,文化底蕴丰厚,原生性强,可以加以深度挖掘,打造成品牌旅游产品,吸引国内外游客。但是目前广西壮族旅游资源的开发仍然比较零散,缺乏明确的定位和系统的发展战略。本文通过实地考察、探访及收集材料,对广西壮族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为壮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一些建议。1壮族集中聚居地区及旅游资源分布根据广西区档案局的数据,广西壮族人口约80%以上分布于南宁、百色、河池、柳州4个地区。其中,各市政府网站上数据显示,南宁市壮族人口362.36万,占全市总人口的55.85%;百色市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0%;柳州市壮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36%。这些地区少数民族集中聚居,保留了较原生态、较完整的壮族文化资源。根据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自身评价的评价模型树,按照独特性、文化内涵、知名度、观赏价值、情趣性、多样性、规模与组合度、区位空间分布和可持续性等九个指标,将这四个地市的壮族文化旅游资源归纳如下。详见下表。—91—2012年6月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从表中可以看出,广西区内壮族聚居最密集的4个地区中,拥有的壮族文化资源相当丰富,并且大部分基本相同,但是同时又各具特色,相互区别。这些资源空间上分布广泛,同时局部又相对集中,在广西区内并没有跨越太大地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比物质文化遗产多,南宁、河池、百色的壮族文化旅游资源拥有量相对较多,柳州较少。尽管各地区拥有的资源量有差别,但是每个地区都拥有自己独有的不可替代的旅游资源。如南宁的“国际民歌艺术节”、花山崖壁画,柳州的“忻城县莫土司衙署”、彩调剧《刘三姐》,河池的“东兰民间铜鼓收藏馆”、宜州的刘三姐故乡、天峨壮族蚂拐舞、大化县壮族村寨等,百色的“那坡黑衣壮文化”、凌云壮族的72巫调、田阳壮族布洛陀祭祀庙遗址等。2城市壮族文化形象定位在世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