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北京大学考研政治知识点梳理之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5北京大学考研政治知识点梳理之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
【解题思路】
1.运动与静止辩证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
2.事物质与量的辩证统一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3.度是质与量的统一, “度”的方法论意义;
4.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5.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意义;
6.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7.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8.矛盾不平衡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9.形而上学与唯物辩证法的根本对立;
10.矛盾分析方法的实践意义。
【答案要点】
1.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一方面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
察和处理一切问题,想问题、办事情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使我们的思想
和行动跟上发展着的客观实际,防止思想僵化、实践滞后和行动保守,对事物的静态分析必
须与动态考察相结合;另一方面,又要正确理解相对静止对事物存在发展的积极意义,相对
静止是事物存在发展的基本条件。在实践中高度重视稳定、和谐的保障作用,把变革和稳定
结合起来,既要勇于变革以推动事物的发展,又要注意稳定局面以巩固变革的成果,正确处
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建设和谐社会。
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上必须坚决反对两种错误:一种是夸大运动否认静止,把物质
运动看成是瞬息万变的、没有任何稳定性过程的相对主义诡辩论的错误(“人一次也不能踏
进同一条河流”);一种是夸大静止否认运动,把物质的存在或者世界的发展看成是绝对不变
过程的形而L学不变论的错误(“刻舟求剑”、 “天不变道亦不变”)。
2.事物质与量的辩证统--0 (1)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
成分在空间上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走性。量和事物是不可分离的,但量和事物的
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不影响事物的存在。认识量的方法论意义:一
专注中国名校保(考)研考博辅导权威
是认识事物量的定量分析是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区分质的定性分析是认识量的前提,考察
量是认识质的深化。只有精确地认识量,才能更深刻地把握质。二是只有正确了解了事物的
量,才能正确估计事物在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因为同质的事物由于数量不同,在实践中的
地位和作用往往不同。做任何事情,既要有质的要求,又要有量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2)事物发展的过程,经由景变和质变两种状态。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马克
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指出,实践中要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统一,办事情、想问题要做到
心中有数,要有量的要求,更要 “好
字优先”,质量第一,抓质量、讲效益,不能做心中无数的 “马大哈”, “失之毫厘,
谬以千里”,细节决定成败,粗枝大叶做不好工作;不能不讲质量,以量取胜,片面追求数
量增长,更不能 “滥竽充数”,假冒伪劣,以次充好。
3.度是质与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存在的数量界线,即事物的范围、幅度和限
度。它的极限叫关节点,超出了关节点,事物就形成了新的质量统一。认识度才能确切地把
握事物的质,不致混淆不同的Ⅲ物;认识度才能为实践活动提供正确的准则即适度原则,中
庸和谐,适可而止,点到为止,“斗而不破”,防止“过”或“不及”。当然,也不能把“度”
绝对化,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度本身有一定的变化空间和延展时间,度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发
展变化。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当事物发展需要实现新的飞跃、质变和突破时,
就要勇于、善于打破旧的限制和旧的平衡。
4.(1)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去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用
主观臆想的联系代替事物本身的真实的联系是典型的唯心主义;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
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 “上挂下联”, 主观任意地乱联系,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联系
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而是都通过一定的中介与其他事物相联系。整个
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中介、一个成分或一个环
节(“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有内外联系、本质和非本质联系、直接联系和间
接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唇亡齿寒”与 “守株待兔”)等。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在方法论上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
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当代中国正在以科学发
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们正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