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期末考试材料答案(4-11章).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补体系统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01. 溶菌 、溶细胞 、炎症反应 、 调理吞噬和免疫黏附
102.调理作用 、 免疫黏附 、? 补体旁路途径活化、组成C5转化酶
103.C3a、? C5a 、 C4a
104.? C3 、? P因子 、B因子 、 C5
105. 是肝细胞合成分泌的急性期蛋白 、? 是一种钙依赖性糖结合蛋白、 具有活化C1同样的生物学活性 、能与微生物的糖类配体结合
二、单项选择题
201.B 202.C 203.C 204.A 205.E 206.C 207.A 208.A 209.E 210.D 211.B 212.C 213.D 214.B 215.B 216.D 217.B 218.C 219.D 220.C 221.C 222.D 223.A 224.C 225.C 226.E 227.A 228.E 229.B 230.C 231.D 232.A 233.B 234.C 235.E
三、多项选择题
301.ABD 302.ABDE 303.ABCD 304.BCD 305.BC 306.CDE 307.ABDE 308.ABCD 309.ACD 310.BDE 311.ABCDE 312.ABCDE
四、名词解释
401.补体的调理作用:补体裂解产物(C3b、C4b)与细胞或其他颗粒性物质结合,可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402.过敏毒素:C3a、C4a、C5a具有过敏毒素作用,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后,可使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血管活性介质,导致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平滑肌痉挛和局部水肿。
403.免疫黏附: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后,可通过C3b或C4b黏附于具有CR1的红细胞、血小板或某些淋巴细胞上,形成较大的聚合物,易被吞噬细胞吞噬和清除。
404.补体:存在于人或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五、问答题
501.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比较
经典激活途径 替代激活途径 MBL激活途径 激活物 抗原抗体复合物 肽聚糖、脂多糖、凝聚的IgA或IgG4 MBL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MASP) 起始分子 C1q C3 C2、C4 参与的补体 C1、C4、C2、C3、C5-C9 C3、C5-C9、B因子、D因子 C2-C9、MASP 所需离子 Ca2+、Mg2+ Mg2+ Ca2+ C3转化酶 C4b2b C3bBb C4b2b C5转化酶 C4b2b3b C3bnBb C4b2b3b 生物学作用 参与特异性免疫的效应阶段,感染后期发挥作用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效应阶段,感染早期发挥作用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效应阶段,感染早期发挥作用
502.体液中可溶性补体调节因子及其作用
调节因子 作用 C1酯酶抑制物 抑制C1酯酶活性 C4bp 加速C4b2b衰变,辅助I因子介导的C4b裂解 H因子 促进I因子C3b的灭活或从C3bBb中置换Bb,限制C3bBb的形成 I因子 灭活C3b、C4b S蛋白 干扰C5b67与细胞膜结合
503.补体系统具有生物学作用:(1)溶菌和溶细胞作用:细菌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在细菌表面形成膜攻击复合物而溶解细菌。(2)促进中和和溶解病毒作用:补体、抗体与病毒作用后可有效阻止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吸附和穿入,另外,补体也可直接溶解灭活某些病毒。(3)调理作用和免疫黏附作用 补体的调理作用:补体裂解产物(C3b、C4b)与细胞或其他颗粒性物质结合,可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免疫黏附: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后,可通过C3b或C4b黏附于具有CR1的红细胞、血小板或某些淋巴细胞上,形成较大的聚合物,易被吞噬细胞吞噬和清除。(4)炎症介质作用:C2a具有激肽样作用,可使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C3a、C4a、C5a具有过敏毒素作用,可以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血管活性介质,引起炎症反应;C3a、C567、C5a有趋化作用,可以吸引炎症细胞向补体激活的炎症区域游走和积累,增强炎症反应。
504、比较补体两条激活途径的主要差异点.P82
一、经典途径激活物质IfG1,IfG2,IfG3,IfG4,分别与行形成复合物。1、识别阶段(单位)C1。2、活化阶段(单位)C1,C2,C3。3、膜攻击阶段(单位)C5—C9,4、C5667嵌在胞膜上.激活物,Ab IgG 1,G3,IgM。
二、替代途径(旁路激活途径)1、正常生理情况下的准备阶段。2、旁路途径的激活。激活物:LPS,肽聚糖,病毒感染细胞,肿瘤细胞等。3、激活效应的放大。途径的后期归为一条相同的C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