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联办煤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2.28).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2 -
陕西省神木县孙家岔镇河西联办煤矿
矿井地质报告修编
神木县孙家岔镇河西联办煤矿
2017年9月
PAGE 3
陕西省神木县孙家岔镇河西联办煤矿
矿井地质报告修编
编制单位: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
院 长:
总工程师:
项目负责:
潘树仁
陈爱国
宋 宏
编制人员:
孟凡写 赵希正 杜贤军
审 核:
韦乖强
提交单位:
神木县孙家岔镇河西联办煤矿
提交时间:
2017年9月
《陕西省神木县孙家岔镇河西联办煤矿矿井地质报告修编》
初步评审意见书
根据陕西省煤炭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文件“关于集中开展煤矿地质报告修编工作的通知”(陕煤局发2017[11]号), 为了全面加强全省煤矿地质工作,强化地质灾害勘查研判和风险管控,严防煤矿地质灾害引发事故,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地质工作规定》有关规定和国务院安委会对陕西省安全生产巡查提出问题整改工作要求,决定在全省集中开展煤矿地质报告修编工作。为此,陕西省神木县孙家岔镇河西联办煤矿委托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进行矿井地质报告的修编工作,并编制《陕西省神木县孙家岔镇河西联办煤矿矿井地质报告修编》。
2017年10月23日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组织有关方面专家对报告进行了初审,并形成了如下初审意见。
一、井田概况
(一)矿井概况
河西联办煤矿位于陕西省神木县孙家岔镇境内,矿井地理坐标为东经:110°15′55″~110°15′14″,北纬:39°02′04″~39°00′58″。C6100002009081120034481,煤矿共由7个拐点圈定,东西宽约1.00km,南北长约2.50km,面积1.5385km2,设计生产能力60万t/a,有效期限:2014年
开采煤层:2-2、3-1、4-2、4-3、5-2煤层。矿井采用斜井开拓,长壁式采煤方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现在3-1煤层开采完毕,正在开采4-2煤层。
(二)地质概况
1.地层
煤矿内地层从老到新依次为:三叠系上统永坪组(T3y)、侏罗系中统延安组(J2y)、新近系上新统保德组(N2b)、第四系(Q4)。
中侏罗统延安组是矿区的含煤地层,厚度65.12~218.03m,平均188.3m。
2.构造
煤矿位于鄂尔多斯台向斜陕北斜坡单斜区之内,地层总体为倾向NW、倾角不大于3°的单斜构造。区内没有发现断层、褶曲构造,邻近矿井生产也未发现有断裂现象,也未发现陷落柱等其他构造,也无岩浆岩侵入体,井田构造属简单类。
3.煤层
(1)含煤性
中侏罗统延安组是矿区的含煤地层,厚度65.12~218.03m,平均188.3m。延安组共含有10层,自上而下编号为2-1、2-2、3-1、3-2、3-3、4-2、4-3、4-4、5-1、5-2煤层,含煤地层总厚188.3m,煤层总厚13.6m,含煤地层含煤系数7.2%。可采煤层5层,分别为2-2、3-1、4-2、4-3、5-2煤层。煤系地层厚度变化趋势是南薄北厚。
(2)可采煤层
本区共含可采煤层5层,自上而下编号为2-2、3-1、4-2、4-3、5-2号煤层,其中2-2号煤层为局部可采,3-1号煤大部分可采,4-2、4-3、5-2号煤全区可采。现将各煤层叙述如下:
2-2号煤层:赋存于延安组第四段顶部,属火烧残留煤层,在区内东北角有少量出露,可采地段仅分布在本区南部。煤层厚度5.58~7.94m,平均7.33m,结构复杂,一般含夹矸2~3层,下距3-1煤层27.19~37.43m,平均30.85m。
3-1号煤层:在本区西部局部为火烧区,其余大部分区域保留较好,厚度2.74~3.11m,平均2.94m。区内该煤层厚度稳定,结构简单,不含或局部含一层夹矸,夹矸厚度一般小于0.07m,以泥岩为主,属局部火烧、大部可采煤层(现已采空封闭)。下距4-2煤层46.92~51.27m,平均49.04m,总体呈西南厚北部薄。
4-2号煤层:属稳定的全区可采煤层,厚度3.52~3.74m,平均3.60m;含一层夹矸,夹矸厚度一般为0.16—0.20m左右,下距4-3煤层9.52~11.72m,平均10.94m,总体呈东南厚北部薄。
4-3号煤层:全区分布,不含夹矸,厚度1.57—1.78m,平均1.66m。在肯铁岺井田内4-3煤层属较稳定型煤层,在河西联办煤矿矿区内属稳定的全区可采的中厚煤层。下距5-2煤层45.21~47.58m,平均46.45m,总体呈西南厚北部薄。
5-2号煤层:属稳定的全区可采厚煤层。煤层厚度4.56—5.92m,平均5.00m;不含或局部含一层夹矸,夹矸厚度一般为0.10~0.25m,
(3)煤层对比
本井田含煤地层沉积环境稳定,主要标志层和主要可采煤层对比依据充分,对比可靠。
4.煤质
(1)煤的物理性质
矿区内各煤层均属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