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ppt

发布:2018-12-26约1.51万字共2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三、诱发电位 运动诱发电位 1.检测方法 上肢MEP测定 下肢MEP测定 2.异常的判断标准及影响因素 异常:各波潜伏期或CMCT延长>平均值+2.58SD、上肢易化状态下波形消失 影响因素 3. MEP的临床应用:运动通路病变的诊断 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指大脑对某种信息进行认知加工(注意、记忆和思维等)时,通过叠加和平均技术在头颅表面记录的电位 ERP主要反映认知过程中大脑的电生理变化 ERP中应用最广泛的是P300电位 三、诱发电位 事件相关电位 1.检测方法 靶刺激 非靶刺激 受试者选择性注意靶刺激,在靶刺激呈现后约250~500ms内从头皮上记录的正性电位称为P300 三、诱发电位 事件相关电位 2.P300的注意事项:受试者必须保持清醒状态 3.P300电位的影响因素:年龄 4.P300临床应用 各种大脑疾病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价 三、诱发电位 事件相关电位 适应证:脊髓前角细胞及以下病变 EMG包括常规EMG、运动单位计数、单纤维肌电图等 广义的神经传导速度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F波、H反射、以及重复神经电刺激等 四、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 概 述 肌电图 (electromyography.EMG)或常规EMG,指用同心圆针电极记录的肌肉安静状态下和不同程度随意收缩状态下各种电活动的一种技术 四、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 肌电图 1)静息状态 2)轻收缩状态:观察运动单位动作电位 (motor unit action potentials, MUAPs) 3)大力收缩状态:干扰相 四、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 肌电图 (1)正常EMG 1)插入电位的改变: 插入电位减少或消失 插入电位的延长或增多 四、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 肌电图 (2)异常EMG 2)异常自发电位: 纤颤电位(fibrillation potential) 见于神经源性损害和肌源性损害 正锐波(positive shape potential 束颤电位(fasciculation) 其它,例如复合重复放电(complex repetitive discharges,CRD)和肌颤搐(myokymia)电位 四、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 肌电图 (2)异常EMG 3)肌强直放电(myotonic discharge): 与安静时肌膜氯离子通透性减小有关,多见于肌肉自主收缩或受机械刺激后。波幅通常为10μv~1mv,频率为25~100Hz。放电过程中波幅和频率逐渐衰减,扩音器可传出 “飞机俯冲或摩托车减速”样声音 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肌强直 四、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 肌电图 (2)异常EMG 4)异常MUAPs: 神经源性损害:表现为MUAPs时限增宽、波幅增高及多相波百分比增高,见于脊髓前角细胞病变、神经根病变、神经丛和周围神经病等 肌源性损害:表现为MUAPs时限缩短,波幅降低及多相波百分比增高,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炎性肌病和其他原因所致的肌病 四、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 肌电图 (2)异常EMG 5) 异常募集相: 单纯相:见于神经源性损害 病理干扰相: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肌源性损害 混合相:可见于神经源性损害 四、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 肌电图 (2)异常EMG 主要用于神经源性损害和肌源性损害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结合神经传导速度的结果,有助于对脊髓前角细胞、神经根和神经丛病变的定位 四肢、胸锁乳突肌和脊旁肌EMG对运动神经元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四、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 肌电图 (3)EMG的临床应用 正常MUAPs(右拇短展肌记录) 神经源性损害时MUAPs表现(右拇短展肌记录): MUAPs时限增宽,波幅增高及多相波百分比增高 肌源性损害时MUAPs表现(右三角肌记录): MUAPs时限缩短,波幅降低及多相波百分比增高 注:图中100μv为电压,1.1和1等数字为MUAPs的序号 图5-11 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UAPs) 四、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 肌电图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SCV)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MCV) NCV 四、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 神经传导速度 1.测定方法 (1)MCV测定: ①电极放置: 正中神经MCV测定 R1:记录作用电极 R2:记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