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大学人文教育:启蒙.ppt

发布:2016-12-26约4.62千字共6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启 蒙 第一节 何谓启蒙 “启蒙”既是一个外来的概念,又是中国固有的词汇。 英文 “启蒙”(enlightenment)意味着使人通过开导而摆脱无知、偏见与迷信。 在中国,“启蒙” 固有含义的要点是“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 必须注意区分以上二者含义。 启蒙的根本标志在于:以人自身为目的。 它以人的解放与权利的保障为出发点。 这来自两方面的论据…… 一、启蒙思想家的经典论述。 “启蒙就是人从他自己造成的未成年状态中走出。” ——康德《回答一个问题:什么是启蒙?》 二、启蒙运动本身。 欧洲启蒙运动的根本精神是人的解放和人权的确认。 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思潮以人为旗帜,反对一切扼杀人的力量,肯定人的自然本性和世俗生活,强调人的中心地位和自由意志,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歌颂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呼唤个体的主体地位。 思想启蒙运动继承文艺复兴运动的任务,是用自由对抗专制暴政,用自然神论和无神论对抗宗教偶像,用天赋人权对抗君主和贵族特权,把人的解放运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他们要保护的就是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 从文艺复兴运动到思想启蒙运动的全过程是: 从人的自由和解放入手,把在蒙昧主义与专制主义束缚下丧失了生命力的人还原为富有生命力和自由意志的人,然后以理性建立一种社会秩序,以保障自由、平等和人权不被侵害。 文艺复兴时代对自由的追求 是单纯意义上的 个人自由和世俗欲望的解放;而启蒙运动中的人 则不再满足于 个人的叛逃和解放, 而要求法律保护之下的 个人权利。 第二节 西方学人对启蒙的反省 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使一些西方学者对启蒙运动以来的西方思想主流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他们认为启蒙是一种对权力的追求,这种追求试图对一切进行支配和征服,即以各种知识的形式把主体的暴力施加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 在他们看来,正是启蒙导致了法西斯主义,科学和理性导致了极权主义,因而启蒙的结果是对群众的蒙蔽与欺骗。 代表人物和作品有 …… 霍克海默与阿多尔诺:《启蒙辩证法》 它把对法西斯主义的批判追溯到启蒙精神,把极权主义归结到科学和理性,进而对西方近代以来的主流思想进行了激烈的批判。 一些“后现代”思想家 后现代的批判矛头指向了人类文明的价值基础和核心概念:人,科学,理性,启蒙。 “可以连接我们与启蒙的绳索不是忠实于某些教条,而是一种态度的永恒的复活……这种态度是一种哲学的气质,它可以被描述为对我们的历史时代的永恒的批判。” ——福柯 杰姆逊和萨义德等 他们把启蒙看作西方中心主义所衍生的文化霸权和文化侵略形式,把后发达国家的启蒙运动看作为对西方文化的臣属。 对于西方思想界来说, 这一切并非全无意义, 但在中国语境中 却很容易导致对中国问题的遮蔽 和对现代化进程的侵害。 对于中国人来说, 现在还远远不是批判和否定 人类健康文明所形成的基本价值的时候。 第三节 中国现代启蒙运动的浮沉 严复:强国需要标本并治,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变革。 “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严复) 梁启超:“新民”运动。 中国的灾难并非因为礼崩乐坏或对传统权威的背叛,而是恰恰由于中国人对于传统权威的迷信,在于失掉了人格的独立和思想的自由。 “新民”只是手段,强国才是目的。梁启超的新民思想是从国家本位出发的,而不是从个人本位出发的。 “自由云,立宪云,共和云,如冬之葛,如夏之裘,美非不美,其如与我不适何!……一言以蔽之,则今日中国国民,只可以受专制,不可以享自由。” ——梁启超 梁启超们“新民”的意义 只是为国家制造 更合格的建设者和保卫者, 而不是造就人格独立、精神自由、 个性全面发展的个人。 新一代思想者:开始更多接受西方现代文明的健康主流。 他们不再仅仅为中国“国将不国”而忧虑,而是更多地开始为中国人“人已非人”而痛心。 他们强调人权天赋,呼唤人格平等,强调公民与奴隶的区别,开始致力于从政治领域和道德领域全面地确立人的最高价值。 中国现代启蒙运动的高潮――五四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开始了 启蒙的努力 ……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看到了生为中国人的悲哀: 缺乏人格独立的合法性 缺乏个人权利的合法性 缺乏自由发展的合法性 五四启蒙运动的目标: 人的自由、尊严和权利。 以《新青年》为核心的新潮报刊讨论了一系列问题:孔教问题、伦理问题、女子解放问题、贞操问题、婚姻问题、教育改良、文学改革、语言改革……这些问题的出发点和目标指向都是人。 人是出发点和根本目的, 是评判一切的最高价值尺度。个人的自由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