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核心课程建设标准
贵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二〇一六年
目 录
《电机学 2—1》课程建设标准 0
《自动控制理论》课程建设标准 5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建设标准 9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课程建设标准 13
《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建设标准 18
《继电保护原理》课程建设标准 23
《电气一次部分》课程建设标准 27
0
0
《电机学 2-1》课程建设标准
电机学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电机的基本结构,掌握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一定的动手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以及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 课程教学团队
1、课程负责人:邹晓松
本课程负责人为邹晓松,具体负责《电机学 2-1》课程的教学组织、课程的建设与管理工作。
2、课程团队
《 电 机 学成员由邹晓松、成。团队成员中 1 人,其中高级
职称 2 人。其中
2—1》课程团队敖伟智、胡晓组博士 2 人,硕士
序号姓名性别学位职称1
序号
姓名
性别
学位
职称
1
邹晓松
男
博士
教授
2
敖伟智
男
硕士
讲 师
3
胡晓
男
博士
讲 师
均有多年的电机学教学经验,胡晓为新进博士,团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团队新成员可以在其他成员的帮助下逐步培养独立承担课程教学工作的能力.
二、 教学内容
1、教学大纲
2013 年《电机学2-1》课程为3 学分,每学分16 学时,共48 学时,其中理论讲授 44 学时,实验 4 学时。课程教学内容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含一定的课内实验课.2016 年根据要求对教学大纲进行了修改,学分仍为 3 学分,每学时 18 学分,总学时 54 学时。
2、课程教学内容
《电机学 21 》的教学基本内容为:变压器的基本作用原理与理论分析;三相变压器及运行;三相变压器的不对称运行及瞬变过程;电力系统中的特种变压器;
PAGE
PAGE 10
变压器的非对称运行;交流电机绕组及其感应电动势;交流绕组的磁动势。
(1)绪论(4学时)
电机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特别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电机中常用的基本电磁定律及磁路基本概念;常用的铁磁材料及其特性;直流和交流磁路的特点。
(2)第1章 变压器的基本作用原理与理论分析(12学时)
主要介绍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变压器的结构;变压器的额定值 .变压器的空载运行;变压器的负载运行;变压器参数的测定;变压器的运行特性。基本要求: 了解变压器结构,弄清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铭牌数据。掌握变压器的空载及负载
运行时的平衡方程、等值电路,掌握变压器励磁参数、短路参数的测试方法,掌
握变压器的运行特性.
第2章 三相变压器及运行(10学时)
三相变压器的磁路;三相变压器的连接组;三相变压器绕组连接法及其磁路系统对电动势波形的影响;变压器的并联运行。
第3章 三相变压器的不对称运行及瞬变过程(8学时)
对称分量法;三相变压器的各序阻抗及其等效电路;三相变压器Yyn联接组单相运行;变压器次级侧突然短路时的瞬态过程;变压器空载合闸时的瞬态过程。
第4章 电力系统中的特种变压器(6学时)
当前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用户对供电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如何从设备设计与选型上消除或减少电力系统中的谐波,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用户端的供电质量是电力工程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
当前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用户对供电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如何从
设备设计与选型上消除或减少电力系统中的谐波,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用户
端的供电质量是电力工程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重要设备
之一,承担着传输和分配电能的重要任务.
第5章 交流电机绕组及其感应电动势(6学时)
介绍交流绕组的基本要求和分类;三相单层绕组和三相双层绕组的结构;正弦分布磁场下绕组的电动势的计算及非正弦分布磁场下电动势中的高次谐波及
其削弱方法。基本要求:了解三相绕组的构成原则和连接方法,其中以三相双层短矩叠绕组为主。掌握交流绕组电势的分析和计算方法。
第6章 交流绕组的磁动势(8学时)
分析单相绕组的脉振磁动势;三相电枢绕组产生的基波合成磁动势;三相电枢绕组合成磁动势的高次谐波及两相电枢绕组产生的磁动势。基本要求 :掌握交流电机磁势的性质及分析法,分清脉振磁势和圆形旋转磁势的区别和相互关系, 着重掌握圆形旋转磁势的振幅、相位、转向、转速 ,并了解谐波旋转磁势和漏磁
通的基本概念。
3、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课程采用课堂多媒体授课为主的教学方式,运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案例式等教学方法,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问题为引导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网络资源、学校图书数据库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
4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