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版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标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平版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标准平版印刷品的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以纸为承印物的平版图像印刷品。其他平版印刷品也可参照使用。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9851-1990 印刷技术术语 CY/T 3-1999 色评价照明和观察条件 3.分类 本标准的本章及其它章节采用GB/T 9851的定义。 3.1 精细印刷品:使用高质量原辅材料经精细制版和印刷的印刷品。 3.2 一般印刷品:除3.1外的符合相应质量要求的印刷品。 4.质量要求 4.1 阶调值 4.1.1 暗调 暗调密度范围见表1。
表1 印刷品密度范围
色别 精细印刷品实地密度 一般印刷品实地密度 黄(Y) 0.85~1.10 0.80~1.05 品红(M) 1.25~1.50 1.15~1.40 青(C) 1.30~1.55 1.25~1.50 黑(BK) 1.40~1.70 1.20~1.50 4.1.2 亮调 亮调用网点面积表示。 精细印刷品亮调再现为2%~4%网点面积; 一般印刷品亮调再现为3%~5%网点面积。 4.2 层次 亮、中、暗调分明,层次清楚。 4.3 套印 多色版图像轮廓及位置应准确套合,精细印刷品的套印允许误差≤0.10mm;一般印刷品的套印允许误差≤0.20mm。 4.4 网点 l 网点清晰,角度准确,不出重影。精细印刷品50%网点的增大值范围为10%~20%;一般印刷品50%网点的增大值范围为10%~25%。 4.5 相对反差值(K值) K值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相对反差值(K值)范围
色别 精细印刷品的K值 一般印刷品的K值 黄 0. 25~0.35 0. 20~0.30 品红、青、黑 0. 35~0.45 0. 30~0.40 ? 4.6 颜色 颜色应符合原稿,真实、自然、协调。 4.6.1 同批产品不同印张的实地密度允许误差为:青(C)、品红(M)≤0.15;黑(B)≤0.20;黄(Y)≤0.10。 4.6.2 颜色符合付印样。 4.7 外观 4.7.1 版面干净,无明显的脏迹。 4.7.2 印刷接版色调应基本一致,精细产品的尺寸允许误差为<0.5mm,一般产品的尺寸允许误差为<1.0mm。 4.7.3 文字完整、清楚,位置准确。 5.检验 5.1 检验条件 5.1.1 作业环境呈白色。 5.1.2 作业环境防尘、整洁。 5.1.3 作业间温、湿度的要求 温度:23℃±5℃;相对湿度:(60+15-10)%。 5.1.4 观样光源符合CY/T 3的规定。 5.2 检验形式 印刷过程中检验和产品干燥后抽检。 5.3 检验仪器或工具 ——密度计(具体要求见附录A)。 ——30~50倍读数放大镜。 ——常规检验用10~15倍放大镜。 ——符合规定的计量工具。 ——网点增大值的计算方法见附录B。 ——相对反差值(K值)的计算方法见附录C。 ——测控条(见附录D)。 ——对光谱无选择、漫反射、具有1.50±0.20 ISO视觉反射密度的黑色底衬。 5.4 检验方法 5.4.1 测量法:用规定的仪器和工具检验印刷品质量,印刷品应放置在符合要求的黑底衬上,如果印刷承印物透光程度很高,则应使用白色底衬。 5.4.2 计算法:用专用的数学模型检验印刷品质量。 5.4.3 目测法:目测或借助工具检验印刷品质量。 5.4.4 比较法:以常规条件印刷的色标、梯尺和测控条为参照物,检验印刷品质量。 5.4.5 专家鉴定法:由出版、设计和印刷专家检验印刷品质量。
附录A
密度计是用于测量产品的实地密度和网点积分密度的仪器。配合相应的测控条,还能测量图像密度反差、网点增大值、相对反差值等,是检验图像印刷产品质量的重要仪器。密度计误差范围如下: 1.单机对同一点密度重复数值的允许误差为≤1%。 2.单机密度测量线性度的允许误差为≤1%。 3.多机对同一点密度量度数值的允许误差为≤2%。
附录B
网点增大值是指印刷品某部位的网点面积与相应分色片上的网点面积之间的差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印刷品的网点面积 A(%)=100×[1-10-(Dt-D0]/[1-10-(Ds-D0)] 式中:D0为印刷品上非印刷部位的反射密度值, Ds为印刷品上实地的反射密度值, Dt为印刷品上网点部位的反射密度值。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