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研究.docx

发布:2017-03-25约4.3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在提供就业、增长收入、满足需求,对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①有利于提高整个经济运行的效率,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②生产性服务业本身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之一,同时能够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③有利于实现城市内部制造业空间重构,从而改善环境状况,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生产性服务业同时又是高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的重要推动者,并能够引导制造业部门的技术变革和产品创新。生产性服务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及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而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相关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国际上主要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主要理论包括:“需求遵从论”、“供给主导论”和“互动论”三种观点。 一、我国目前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根据2004年和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从1998年到2003年,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2003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4658.0亿元,是1990年的5.7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逐渐成为拓展城市能级、扩大城市就业的重要领域。到2008年底,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9347.3亿元,生产性服务业共有从业人员3122.9万人,占全部服务业从业人员的20.3%。1997—2008年生产性服务业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3.6%,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趋势包括:①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日益壮大;②生产性服务业呈现产业融合和服务外包的趋势;③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日趋紧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目前存在的发展问题主要是:①从总量上讲,现代生产者服务业发展不足,分布不均衡;②从产业组织上讲,生产者服务业市场结构不完善,市场进入壁垒较高;③从产业政策上讲,生产者服务业还不够开放,各地区间缺乏协作机制;④从产业特征上讲,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生产者服务业集聚效应不明显、产业关联度不高。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制造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工贸易出口6751.8亿美元,同比增速下降11.7个百分点;进口3784亿美元,同比增速下降11.9个百分点。虽然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步“消退”,全球经济将逐步“启稳回升”,我国制造业出口状况也将随之有所好转;但是,伴随美国等欧美发达国家在最近一段时间推出的“再工业化”战略及其深入实施以及一些主要发展中国家开始加速承接发达国家制造业区段和工序外包,我国制造业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将受到国外强大竞争对手的挑战,“后危机时代”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前景仍然令人担忧。当前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的主要问题和现实困境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①制造业自主创新缺乏基础研究支撑;②制造业科研成果转化缓慢;③制造业企业缺乏自主创新动力;④制造业企业二次创新能力低。“十一五”期间,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趋势表现为四个方面:①科研基础投入大幅增加;②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成果显著;③自主创新制度性建设卓有成效;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增长。 二、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间的发展存在一种稳定的均衡关系 根据我国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数据,2008年底,我国国民经济各行业企业实收资本中非公有资本占总资本的比重平均为47%。其中,制造业的平均比重为61%,高于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而在生产性服务业,只有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的非公有资本占总资本的比重高于平均水平,其中金融保险业的非公有资本占总资本的比重最低,只有20%,低于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从资本控制方式看,国家资本在所有生产性服务行业中均取得了控制权。市场化程度不一致,必然会妨碍制造业同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磨合,削弱二者之间的互动效果。本研究选取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增加值和制造业的增加值时间序列(1979—2009年)作为数据来源,进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检验结果发现:在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间发展的短期关系为“互动型”而长期联系为“需求遵从型”。这意味着,二者间的因果联系随着时间的延续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理论界对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的争论,主流观点包括需求依赖型、供给主导型和互动论。本研究借助三变量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间的发展关系进行了经验检验,发现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间的发展存在一种稳定的均衡关系。从长期来看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依赖于制造业扩张所产生的需求是需求驱动型的发展模式,“需求遵从论”适用我国;而在短期内,二者间关系是互为发展,即“互动论”适用我国。在短期内,利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间的互动联系,同步发展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形成经济良性循环发展。从长期来看,坚定不移地推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改革,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