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答案.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王晓萍 绍兴市高级中学 梁启超在1923年发表的《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一文中这样写道: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这种感觉,从鸦片战争后渐渐发动,到同治年间借了外国兵来平内乱,于是曾国藩、李鸿章一班人,很觉得外国的船坚炮利,确是我们所不及,对于这方面的事项,觉得有舍己从人的必要,于是福建船政学堂、 上海制造局等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自从和日本打了一个败仗下来,国内有心人,真像睡梦中着一个霹雳,因想到,堂堂中国为什么衰败到这田地,都为的是政制不良,所以拿‘变法维新’做一面大旗,在社会上开始运动……第三期,便是从文化上根本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恰值欧洲大战告终,全世界思潮都添许多活气,新近回国的留学生,又很出了几位人物,鼓起勇气做全部解放的运动。 1、近五十年来,在器物、制度、文化方面感觉不足的代表人物分别有哪些? 2、面对这些不足,这些有识之士们分别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3、这些有识之士的方案有否践行?结果如何? 材料一: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 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枪, 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 是技不熟也。……徐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 熟,胆壮心齐是已。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纲》 材料二:魏源:“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 能制四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 兵练兵之法。” 林则徐求购西文书籍被认为有失天朝大吏的体面,探求洋人情报的人被污蔑为”汉奸“,铸炮造船的主张被道光皇帝斥为“一派胡言”。 ----陈伟国《反思与超越》 1843年,《海国图志》正式出版……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扑面而来,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在他们眼中这无疑成了一本大逆不道的书籍。遭到无端非议的《海国图志》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 这部被北大教授茅海建先生称为“有新思想的闪烁,也有旧观念的罗列”的奇书,就这样孤寂地湮没在全国学人对“四书五经”的诵读声中了。 --周英杰:《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 梁启超在1923年发表的《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一文中这样写道: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这种感觉,从鸦片战争后渐渐发动,到同治年间借了外国兵来平内乱,于是曾国藩、李鸿章一班人,很觉得外国的船坚炮利,确是我们所不及,对于这方面的事项,觉得有舍己从人的必要,于是福建船政学堂、 上海制造局等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自从和日本打了一个败仗下来,国内有心人,真像睡梦中着一个霹雳,因想到,堂堂中国为什么衰败到这田地,都为的是政制不良,所以拿‘变法维新’做一面大旗,在社会上开始运动……第三期,便是从文化上根本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恰值欧洲大战告终,全世界思潮都添许多活气,新近回国的留学生,又很出了几位人物,鼓起勇气做全部解放的运动。 岂有人民贫困不堪,而国家能富强之理……坚船利炮是最末微的小事,政治制度才是立国之本。 ——郭嵩涛 严 复 谭嗣同 梁启超 康有为 特点 主 张 代 表 资 产 阶 级 维 新 派 1、用孔教名义宣传变法 2、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即君主立 宪制)改变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 康有为在1898年刊行的《孔子改制考》中,着重宣传了孔子“托古改制”的思想。康有为把孔子尊为“托古改制”的教主,把“六经”说成是孔子“托古改制”范本。它认为“六经”中尧、舜、禹等古圣先贤的盛德大业,都是按照孔子自己的理想假托出来的,假托古人的言论来实行改制,历史上不见得确有其人其事。这样康有为用以证明自己的变法主张,不但没有违背孔子的遗教,而且是孔子改革思想的真正继承者。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