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再生胶行业要走主流方向.docx

发布:2018-07-08约9.7千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再生胶行业要走主流方向   把废旧的橡胶回收起来,经过加工制成新的橡胶制品,这是资源回收利用的精典范例。然而,由于在加工过程中存在二次污染问题,再生胶行业几近被封杀。为了彻底根治再生胶行业的顽疾,给再生胶行业一次新生命,10月13日,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废橡胶综合利用分会在山西古城平遥举办了“全国废橡胶综合利用环保及相关设备应用现场会”。   废旧轮胎浑身是宝   目前,国内废橡胶的主要来源是废旧汽车轮胎。按照轮胎结构分类,汽车轮胎可分斜交胎和子午胎。斜交胎是传统结构的轮胎,至今在我国还广泛应用。而子午轮胎是用钢丝束紧箍住胎体的一种新型轮胎,目前只占我国轮胎产量的百分之几。   在山西省平遥聚贤橡胶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废轮胎进入工厂后,先经过清洗去除泥沙等杂质,再对其进行切割。对于子午胎,要先抽取钢丝束;而斜交胎里的尼龙线也不能轻易扔掉。切割后,再对废橡胶进行破碎、粉碎。通过筛分和磁力吸引等工序,钢丝碎末也从废橡胶碎末中被提取出来;尼龙纤维粉末,经负压管道吸力的作用,被集中收集在一起。这时的废橡胶粉末已经十分纯净,经过脱硫、塑炼、刮炼、精炼等工序的“洗礼”,一块块色泽黝黑、质地柔软的再生胶开始了它的新“生命”。   该公司董事长王思贤告诉记者,目前,废钢丝子午胎和废斜交胎的回收利用率都能达到100%。从子午胎抽取出的钢丝束,每吨可以卖到1300元;钢丝碎末每吨也能卖到500~600元。而从斜交胎里抽取的尼龙线,可以再次加工成每吨XX多元的尼龙颗粒;即使是通过负压吸附收集回来的絮状的细纤维,也能做成麻刀,和水泥一起,成为涂抹墙面的建筑材料。   不论是废子午胎,还是废斜交胎,制作后的再生胶都是橡胶制品的重要资源。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废橡胶综合利用分会理事长倪雪文介绍,再生胶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橡胶工业、建材工业、汽车工业、农业以及制鞋业和日常用品中。再生胶可以替代橡胶,使用比例为5~15%,有的甚至更高。同时,再生胶还具有优良的加工性能,既可以降低混炼时间,提高挤出速度和硫化速度,又能改善压延效果和硫化脱胎模效果。   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汽车工业的快速增长,我国乃至世界对橡胶的需求量都在不断的上升。我国天然橡胶年产量每年约55~60万吨,消耗量约180~200万吨,去年进口的各类天然橡胶已达98万吨;XX年,全球天然胶产量约690万吨,需求量约760万吨;XX年,天然胶全球产量约710万吨,需求量近800万吨。天然橡胶资源的紧缺,带动了价格的不断攀升。据中国农垦橡胶网消息,XX年12月,国际上天然胶每吨只有473.5美元,到XX年6月已上涨到906美元。受其影响,XX年9月,我国海南农垦天然胶综合胶已突破1.05万元/吨的高价,今年的10月8日,海南1号标胶海口交货价已达1.4万元/吨。   而目前在山西、山东等地的再生胶,价格却只有2100~2400元/吨。再生胶低廉的价格,以及市场上对橡胶原料的巨大需求,造就了再生胶市场的繁荣。   脱硫尾气治理有方   在再生胶制作工艺中,脱硫是一个关键步骤。成功的脱硫工艺将改变废旧橡胶颗粒网状结构的塑性状态,恢复其柔软的橡胶型结构。   据南京协力橡塑有限公司曹庆鑫介绍,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原化工部橡胶司组织合肥环球橡胶总厂和上海华原橡胶有限公司联合研制出了“动态脱硫”生产再生胶的工艺技术和装置。这种技术在原有德国设备的基础上,做了较为显著的改善,可在常温下和橡胶颗粒更大下使用。“动态脱硫”提高了再生胶生产的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还节约了大量生产用水,尽而促进了我国再生胶行业的发展。截至目前,国内使用此种方法进行再生胶脱硫的设备罐已达350~400个。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这种工艺产生的尾气充满恶臭。据监测,“动态脱硫”工艺在脱硫罐卸料前,需间歇性、暴发性排放尾气,尾气中含有大量水蒸气,少量胶粉颗粒,还含有硫化氢、苯、甲苯、二甲苯等有害气体,从而造成环境污染。   江西省国燕橡胶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燕斌深有体会,1998年,他的再生胶企业投产不久,就被当地居民告到了环保局。从1999年开始,公司开始针对尾气治理问题组织科研人员进行研究。XX年6月,由公司自行设计并制作的尾气治理装置安装后并经环保部门检测,硫化氢排量达到了0.06kg/cm3的国家二级标准。到XX年,经过不断对设备的改进,硫化氢排量已达到了0.006kg/cm3,而这时,附近的居民仍不能满意。在不断努力进行改进之后,XX年10月,经江西省环保部门监测,企业硫化氢排量已小于0.05×10-4kg/cm3,其设备和技术还通过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   张燕斌在自己的再生胶生产运行的过程中,找到了解决环境污染的办法,并在江西省化学工业设计院的帮助下,完成了全套再生橡胶生产工艺尾气净化技术和装置的工业化设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