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整理12第四章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1.ppt

发布:2017-01-30约3.69千字共5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 主讲人:白占军 偏关县第二中学 教学目标 1、掌握成分输血的种类 2、掌握贮血 3、掌握输血的有关反应 4、了解输血的质量控制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采血的要求 贮血所用的血液保存液 成分输血和自身输血 教学难点: 成分输血 输血概述 输血包括了输全血及成分输血,它是指将人类本身所拥有的血液或血液的某种成分输入患者体内,补充患者丢失的血液或某种血液成分,是临床上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今年来,随着血型、血液免疫学和细胞分离技术研究的深入以及对血液的收集、分离、保养和贮存设备的不断改进,输血尤其是成分输血有了很大的发展。 采血 献血员的筛查 采血方法 献血员的检查 为了确保血液的质量,保证献血者和受血者的安全,献血者在献血前必须做体格检查和血液检验。 体格检查 血液检验 我国献血者体格检查健康标准 1. 年龄:18-55周岁。 2. 体重:男≥50千克,女≥45千克。 3. 血压:12-20/8-12Kpa,脉压差:≥4Kpa(千帕)。或:90-140/60-90mmHg, 脉压差:≥30mmHg。 4. 脉膊:60-100次/分,高度耐力的运动员≥50次/分。 5. 体温正常。 6. 其他 我国献血者血液检查合格的要求 1. 血型:ABO血型(正反定型法), Rh(D)血型,在有条件的地区以及Rh阴性率高的地区作测定。 ??? 2. 血红蛋白测定(血比重筛选):硫酸酮法 男Hb≥120g/L ,女≥110g/L。 ??? 3.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酮体粉法:阴性,或者赖式法:≤25单位。 ??? 4.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酶标法:阴性(快速诊断法仅限于非固定采血点的初检使 用)。 ??? 5.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抗体)酶标法:阴性。 ??? 6. 艾滋病病毒抗体(HIV抗体)酶标法:阴性。 ??? 7. 梅毒试验RPR法或TRUST法:阴性。 ??? 8. 疟疾高发地区检测疟原虫。 采血方法 采血现在多采用塑料袋采血法。 已制备好的无菌塑料袋装有灭菌保养液,一般为ACD-Ⅰ保养液。 25mL ACD-Ⅰ保养液可使100mL血液抗凝。 袋上签写献血员的姓名、血型、采血日期,血液或血液成分的有效期、HIV及乙肝检查阴性的标记及保养液的种类,检查血袋无破损时即可采血。 采血步骤 用15%水溶性肥皂或洗涤液将献血员肘部皮肤洗净。 碘酒和75%酒精消毒。 将塑料采血袋放在低于献血者手臂的位置。 扎止血带。 去掉无菌针头上的保护套,立即作静脉穿刺。 打开袋子内部和管子之间的活塞。 进行静脉采血,将血袋放在秤盘上,不时轻轻摇动血,以免凝固,至所需血量。 采足血量后,用止血钳将靠近静脉穿刺处管子夹住,放松止血带,拔出针头,用消毒棉球在穿刺部位加压片刻。 采血结束后,用高频热合器进行封口,并仔细检查。贴上标签,血库保存。 贮血 正确的血液及成分的贮存对保证其质量是十分重要的,但即使把血液贮存在血液保存液中,红细胞也会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与结构上的改变,这些变化统称红细胞贮存损伤。 这些损伤时影响输血后红细胞生存与功能改变的重要原因。 为了尽量减少红细胞的贮存损伤,提高贮存血的质量,选择恰当的血液保存液和贮存温度是十分重要的。 血液保存液 ACD 由枸橼酸-枸橼酸盐-葡萄糖组成,用于全血抗凝及血液保存。 保存时间:21天 CPD 由枸橼酸盐-磷酸盐-葡萄糖组成,用于全血抗凝及血液保存。 保存时间:28天 贮存温度与时间 全血和红细胞制剂:2~6℃,ACD-Ⅰ21天,CDPA-1 35天,洗涤红细胞为24h 浓缩血小板:20~24 ℃,震荡条件下保存,频率为60次/分,振幅为4cm,7d 浓缩粒细胞: 20~24 ℃,最多24h 新鲜冰冻血浆、冰冻血浆、冷沉淀物 :-30 ℃,1年 低温冷冻保存红细胞:甘油终浓度为40%,-80 ℃或更低温度,10年,稀有血型 输血 临床输血原则 1.能不输血,尽量不要输血。 2.可不输全血的,不输全血。 3.可不输新鲜血的,不输新鲜血。 4.大力开展成分输血、自身输血,做到科学合理用血。 1.能不输血,尽量不要输血。 (1)防止产生各种不良反应和各种疾病的传播。 (2)杜绝“营养血”、“人情血”、“无效血”、“安慰血”的输注,节约宝贵血源。 (3)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 2.可不输全血的,不输全血 3.可不输新鲜全血的,不输新鲜全血。 (1)减少不良反应和多种疾病的传播,防止发生GVHD。 (2)新鲜全血除红细胞外,各种成分达不到有效治疗剂量。  血小板有效剂量M2体表面1×1011 个/1 次, 维持量为2-3次/周  白细胞 成人至少1-3 ×1011个/1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