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诊断防护.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X射线诊断防护 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放射卫生防护所 魏涛1291689602@weit@ Insert title text here 1998年为: 胸透 78.6 (人次/千人口) 3.0 (mGy/次) 胸片 75.4 (人次/千人口) 1.0 (mGy/次) 从上表看出,消化道检查、胸透及腰椎片检查造成的潜在危害最大。我国X射线诊断可能造成肿瘤死亡率每1000万人口中分别为8人。? 我国医疗照射存在问题: ①介入操作、X射线下骨科复位和放射性粒子植入医生的个人剂量仍然较大;②受检者个体的ESD差异很大,胸片侧位最高者约是最低者的32倍,门诊胸透最高者约是最低者的19倍;③在多种放射学检查中,脊椎摄影、腹部摄影、牙科摄影、乳腺摄影、X-CT和各种造影检查的剂量较大;④临床医师和放射学医师的安全文化素养有待提高。 各国X射线诊断检查的相对频度(%) 诊断参考水平/医疗照射指导水平(ICRP105, 支持性导则2) 提出了医疗照射防护基本原则 正当性 最优化 潜在危害告知义务与剂量约束 正当性判断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医疗活动中恰当地应用电离辐射被认为益处多于危害,当前已将其正当性视为理所当然的。 第二层次:一个确定的放射诊疗程序的总体正当性判断--专业团体或主管部门的判断。 第三层次:某一医疗程序用于单个患者的正当性--医疗从业人员的判断。 外照射防护三原则 ●时间防护—接触源越短越好 ●距离防护—离源越远越好 ●屏蔽防护—源与人之间加物质越厚越好 放射防护标准 《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要求》(GB 8279-2001) 《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Z 130-2002) 《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GBZ 138-2002) 《X线诊断中受检者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 16348-1996) 《育龄妇女和孕妇的X线检查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 16349-1996) 《儿童X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 16350-1996) 《医用X射线诊断的合理应用原则》(WS/T 75-1996) 《X线诊断中受检者器官剂量的估算方法》(GB/T 16137-1995) 《医用X射线诊断影像质量保证的一般要求》(WS/T 76-1996)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影像质量保证检测规范》(GB/T 17589-1998) 《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T 189-1999) 《医用电气设备 第一部分:安全通用要求 诊断X射线设备辐射防护通用要求》(GB 9706.12-1997) 《医用电气设备 第2部分: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安全专用要求》(YY 0309-1998) ◆诊断X线机主要防护和成像性能要求: 摄影 管球漏射线:≤1 mGy/h 线束半值层: ≥2.3 mmAl (80kVp) 光野照射野一致性: ≤2% 输出量重复性:KVp准确性、时间准确性 ≤10%、 ≤10%、 ≤10% 透视 受检者皮肤入射量:≤ 2.5cGy/min 空间分辨力: > 1.2 LP/mm 低对比度分辨力:<φ3 (φx mm 2.5%) X射线机的重要参数 (1)总过滤 X射线管产生的x射线中有两种成分,即韧致辐射和特征X射线。 X射线能谱是连续谱,低能谱X射线称为软X射线,在诊断中无意义,影响影像质量,而且易被皮肤吸收。 用于滤过软X射线,相对提高X射线的穿透能力。这块过滤片称为X射线机的固有过滤。 对X射线有用射束的进一步过滤称为附加过滤。 固有过滤和附加过滤厚度的总和称为总过滤。 (2)管电流 管电流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摄片时胶片的感光量(mA·s)。 (3)峰值电压 产生的X射线品质取决于管电压(kVp)。 (4)半值厚度(HVT) HVT是使一束X射线的光子数目减少到其初始值的1/2时所需的标准物质的线性厚度,单位是mm。 对X射线机的辐射防护 医用诊断X射线机的防护主要取决于X射线机本身固有的防护性能。因此生产厂家要把好产品防护质量的检验关。 X射线机工作时辐射场有三种射线,即有用射线、X线管防护套的漏射线、经散射体后产生的散射线。防护设计原则即有效控制漏射线、散射线的量以及有用射线的合理安排,国内外对X射线机的防护性能都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