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兽医临床生化检验》课件.ppt

发布:2025-04-07约2.41万字共6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碱性磷酸酶(ALP)检测生物学意义碱性磷酸酶(ALP)是一组能在碱性环境下催化磷酸酯水解的酶,广泛分布于多种组织,特别是肝脏胆管上皮细胞、骨骼、肠粘膜和胎盘。ALP在机体内参与多种代谢过程,包括骨矿化、脂质运输和细胞膜通透性调节等。不同组织来源的ALP具有不同的同功酶特性,可通过热稳定性试验、电泳或特异性抑制剂区分。检测原理与方法ALP检测多采用动力学法,基于对底物(如对硝基苯磷酸酯)的水解反应。在适当的pH值(通常为10.4左右)和底物浓度下,ALP催化底物水解产生有色物质,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吸光度的变化计算酶活性。测定结果通常以国际单位表示(U/L),表示在特定条件下每升血清中酶能催化转化底物的微摩尔数。临床意义ALP升高常见于:胆汁淤积性疾病(最显著)肝实质细胞损伤骨骼生长和疾病类固醇激素诱导某些药物影响在幼年动物中,由于骨骼快速生长,ALP活性通常较高,解读时需特别注意。不同动物种类的ALP参考范围差异显著:犬为20-150U/L,猫为10-80U/L,马为80-250U/L,牛为50-250U/L。值得注意的是,犬对皮质类固醇的反应特别敏感,使用糖皮质激素后可导致ALP显著升高,这是犬特有的现象,需在临床解读中特别考虑。γ-谷氨酰转移酶(GGT)测定肝胆系统特异性GG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对胆汁淤积性疾病尤为敏感,是评估肝胆系统功能的特异性标志物。在某些物种(如马和牛)中,GGT比转氨酶更能反映肝脏损伤。检测原理GGT测定基于其催化γ-谷氨酰-p-硝基苯胺转移γ-谷氨酰基至甘氨酸的反应,生成γ-谷氨酰甘氨酸和p-硝基苯胺。p-硝基苯胺在碱性条件下呈黄色,通过测定吸光度的变化计算酶活性。参考值与临床应用不同物种的参考范围:犬1-10U/L,猫1-5U/L,马10-40U/L,牛10-60U/L。GGT升高见于胆管疾病、胆汁淤积、肝脏肿瘤和某些药物诱导。在马和反刍动物中,GGT是评估肝功能的首选指标之一。γ-谷氨酰转移酶(GGT)是一种与细胞膜相关的酶,参与谷胱甘肽的代谢和氨基酸转运。相比ALP,GGT对肝胆系统疾病更为特异,尤其是在某些动物物种中。例如,在马和反刍动物肝病诊断中,GGT被认为是最敏感的血清指标之一。GGT也可受某些药物影响,如抗癫痫药物(苯巴比妥等)和某些抗生素可导致GGT活性升高。在犬猫中,GGT与ALP一起检测可提高对胆汁淤积性疾病的诊断特异性。应注意,新生动物(特别是反刍动物)由于初乳摄入,GGT活性通常较高,随着年龄增长逐渐降至成年水平。淀粉酶和脂肪酶检测时间(天)淀粉酶活性(U/L)脂肪酶活性(U/L)淀粉酶和脂肪酶是评估胰腺功能和诊断胰腺炎的重要指标。淀粉酶主要由胰腺和小肠分泌,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脂肪酶则主要由胰腺产生,负责催化甘油三酯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在胰腺炎时,这两种酶会从受损的胰腺细胞释放入血,导致血清活性升高。淀粉酶检测通常采用淀粉底物法或显色底物法,而脂肪酶多采用比浊法或显色底物法测定。脂肪酶对胰腺炎的特异性通常优于淀粉酶,因为淀粉酶也可由唾液腺和肠道产生,且在肾功能不全时可出现非特异性升高。两种酶联合检测可提高胰腺炎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动物种类对这两种酶的诊断价值差异较大。例如,在犬胰腺炎诊断中,脂肪酶比淀粉酶更可靠;而在猫中,这两种传统酶学检查的敏感性都不高,胰腺特异性脂肪酶(fPL)检测更为有用。肌酸激酶(CK)测定肌肉损伤后变化肌肉损伤后4-6小时CK开始升高,12-24小时达到峰值,3-5天恢复正常(若无持续损伤)分子特性CK是一种双向催化ATP与ADP转换的酶,分子量较大(80kDa),血清半衰期短(约2-4小时)3检测方法多采用UV动力学法,基于NADPH的生成引起340nm处吸光度增加,临床自动化程度高同工酶分析CK-MM(骨骼肌)、CK-MB(心肌)、CK-BB(脑)三种同工酶,通过电泳或免疫抑制法区分肌酸激酶(CK)是肌肉组织中含量最丰富的酶之一,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中。当肌肉细胞受损时,CK释放入血,导致血清CK活性显著升高,因此CK是评估肌肉损伤最敏感的指标。正常参考范围因物种而异:犬为10-200U/L,猫为50-450U/L,马为100-300U/L,牛为50-250U/L。CK升高的常见原因包括:肌肉创伤、过度运动、注射损伤、横纹肌溶解、肌炎、神经源性肌萎缩、某些遗传性肌病等。需注意的是,溶血样本可导致CK假性升高,因为红细胞中也含有少量CK。在大型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