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件(阀)、液压机械设计图集与生产新技术新工艺及质量缺陷控制检验检测实用手册-02》.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第二编 液压设备
因封闭容积形成之前与排油腔相通,当容积由大变小时油液受挤压经缝隙溢出,这不仅使压力
增高,齿轮泵轴承受周期性地压力冲击,而且导致油液发热;当容积由小变大时,又因无油液补
充而形成局部真空和气穴,出现气蚀现象,引起振动和噪声。这种因封闭容积大小发生变。化
导致压力冲击和产生气蚀的现象称为困油现象,困油现象对齿轮泵的正常工作十分有害。
! #$ $ 卸荷措施
产生困油现象的根本原因是重合度 % #。从理论上讲,只要取 # 就会消除困油现象。
! !
事实上,由于制造和安装误差,往往会出现 ’ # 的现象,这就造成齿轮传动不连续,高低压油
!
腔瞬时串通导致高压腔油液向低压腔倒流。所以 的减小应受到限制,设计时通常要求 不
! !
小于#(! 。
消除困油现象的常用办法,是在泵的前后盖板或浮动轴套等零件上开卸荷槽。尽管卸荷
槽的结构形式较多,但其卸荷原理是相同的,即在保证高低压腔互不沟通的前提下,设法使困
油容积与高压腔或低压腔相通。
(一)相对齿轮中心连线对称布置的双卸荷槽
这种卸荷槽的开设原则是:当困油容积由大变小时,该容积应与压油腔相通;当困油容积
为最小时,该容积既不与压油腔相通,也不与吸油腔相通;当困油容积由小变大时,该容积应与
吸油腔相通。其典型结构有对称布置的双矩形卸荷槽和双圆形卸荷槽。
# 对称布置的双矩形卸荷槽
$ 对称布置的双圆形卸荷槽
采用圆形卸荷槽代替矩形卸荷槽可以方便加工,降低制造成本。对于圆形卸荷槽,只要使
其圆周与困油容积处于最小位置时的齿轮啮合点 和 相交,即可达到卸荷的目的,如图
! ! )
* 所示。
(二)相对齿轮中心连线不对称布置的双卸荷槽
通常所说的“不对称布置的双卸荷槽”都是指“向低压侧偏移的不对称双卸荷槽”。实践表
明,以上所述的对称双卸荷槽虽然使困油现象得到很大改善,但并没有彻底解决困油现象,齿
轮泵工作时噪声和振动仍然较大。其原因是,对称布置的双卸荷槽只考虑了困油容积 #+ 总
的变化,把 和 看作互相连通,这和实际情况并不完全相符。当齿轮啮合处于图 的
#, #- ! ) $-
位置时,困油容积 最小;当齿轮继续旋转,容积 由小变大,通过卸荷槽与低压腔相通,同
#+ #-
时,容积 由大变小,但 已与高压腔切断,唯一的排油通道就是通过齿侧间隙流到 中
#, #, #-
去。由于齿侧间隙狭小, 中的油有可能来不及排到 中去,从而引起 中的压力激增。
#, #- #,
因此,前面介绍的对称双卸荷槽并不能使困油现象得到彻底消除。
通过试验验证,加大齿侧间隙能使齿轮泵的工作噪声下降。这说明 # 和 畅通能使困
, #-
油现象得到进一步改善;但增大齿侧间隙势必会增大漏损,使容积效率下降。为了克服上述缺
陷,可采用向低压侧偏移的不对称双卸荷槽方案。
这种不对称卸荷槽的开设原则是:在保证高低压腔互不相通的前提下,使 # 在压缩到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