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14_T 265-2024 马铃薯脱毒苗及原原种生产技术规程.docx
ICS65.020.20CCSB05
4114
商丘市地方标准
DB4114/T265—2024
马铃薯脱毒苗及原原种生产技术规程
2024-10-22发布2024-11-22实施
商丘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4114/T265—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商丘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德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商丘市睢阳区农业农村局、商丘市睢阳区乡村产业发展中心、商丘师范学院、商丘市睢阳区农业机械发展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亚伟、陈建国、崔圆圆、靳璐璐、朱娜娜、马颖、李长立、程德利、李妍妍、孟凡绪、王素勤、李霞、邓维锋、段修超、马丽、杨铭、李淑敏
DB4114/T265—2024
1
马铃薯脱毒苗及原原种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脱毒组培苗繁殖、原原种生产、病虫害防治、物品及人员管理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商丘区域马铃薯脱毒苗和原原种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8133马铃薯种薯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脱毒苗
是指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或其他技术措施清除马铃薯体内的病毒后,获得经检测无病毒种薯。
3.2
脱毒组培苗
经过脱毒、组织培养后,经检测确认不带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A病毒(PVA)、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S病毒(PVS)、马铃薯M病毒(PVM)、马铃薯帚顶病毒(PMTV)和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STVd)等病毒,用于生产脱毒种薯的组培苗。
3.3
脱毒种薯
由脱毒组培苗等繁殖材料生产出符合GB18133质量标准的相应级别的原原种、原种和一级种薯,统称脱毒种薯。
3.4
原原种
指育种专家育成的遗传性状稳定的品种或亲本的最初一批种子,其纯度为100%。它是繁育推广良种的基础种子。
4脱毒组培苗繁殖
4.1脱毒组培苗的培育
4.1.1选材
DB4114/T265—2024
2
选择具有本品种典型特征特性的块茎幼芽、健康植株顶芽或腋芽作茎尖剥离材料。
4.1.2培养基的制备
配制每1000mL的MS培养基中加入GA3(0.2mg)、6-BA(0.1mg)、NAA(0.01mg),分装入瓶。
4.1.3灭菌
在0.15Mpa/cm2压力下高压灭菌锅对培养基、操作工具等灭菌15min~20min,冷却备用。
4.1.4培养条件
在环境温度18℃~23℃,光照时数12h/d~14h/d。光照强度2000lx~6000lx条件下培养。
4.2病毒检测
经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脱毒苗继代扩繁,选留的脱毒苗,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病毒复检。检测没有PLRV、PVY、PVA、PVX、PVS、PVM、PMTV和PSTVd等其中之一者,方可进行组培苗生产。
4.3脱毒苗繁殖
4.3.1脱毒组培苗来源
经4.2方法检测,不含所列病毒的组培苗。
4.3.2培养基
用MS培养基。灭菌同4.1.3。
4.3.3扩繁
将脱毒苗剪成1cm左右,带一叶一芽的茎段接种于MS培养基上,待茎段长至高10cm左右小苗,进行切段转接,继代培养繁殖。移栽前按照万分之二标准取样进行病毒含量抽检,合格后方可移栽。
4.3.4培养条件
同4.1.4。
5原原种生产
5.1生产环境
脱毒组培苗在温室或60目/cm2以上网室内隔离栽植。
5.2炼苗
将苗龄15d~20d的组培苗放置于5℃~18℃、70%左右遮光条件下练苗2d~3d。
5.3基质栽培
用蛭石或椰糠作基质,将练苗后的组培苗栽入基质生产原原种。
5.4消毒
工作人员进出原种生产场所,按照生产流程严格消毒。扦插工具按规定消毒。
DB4114/T265—2024
3
5.5肥水管理
5.5.1肥水管理
每立方米基质加入马铃薯专用复合肥0.5kg~1kg。生长期间视长势补充营养元素。
保持基质湿润,基质持水量保持50%~60%,浇水要做到勤浇、少量,收获前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