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管概论读书笔记.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信管概论读书笔记
第二章 信息交流
一、 信息交流的基本概念
1.信息交流的分类
(1)自然信息交流:包括非生物这间、生物之间以及非生物及生物之间的作息
交流与作用,完全因循自然规律和法则,与人类的主观意识不相关联,亦
即本体论层次的信息交流。
(2)人-自然的信息交流:是一种半自然、半社会的信息交流,是一种半意识
化的信息交流,科学研究是自然物信息到人类主观意识的一种流动,是一
种认识过程;而人类劳动则是人的主观信息向自然流动,是一种改造世界
的过程。
(3)人-人的信息交流:最复杂、最高级的信息交流形式,依赖于双方的意识
及双方的行而交流行为既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又因循一定的社会规则,同
时与社会的其他方面相联系。
2. 信息交流的含义与特征
(1)信息交流:定义为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的认知主体(人或由人组成的机
构、组织)之间借助于相应的符号系统所进行的知识、消息、数据和事实
等信息的传递与交流的过程。
(2)共时信息交流或横向信息交流:主要功能是克服交流的空间障碍,达到及
时的信息共享。
(3)历时信息交流或纵向信息交流:主要功能在于消除交流的时间障碍为继承
和发展提供条件。
(4)交流的对象都是认知主体所拥有的信息
(5)信息交流是一种单向传递,是一种时间不可逆过程
(6)信息交流中的信息是一种主观的、间接的信息,是信息传递者认识的结果
(7)信息交流必须是交流双方的目的行为
3.信息交流行为
(1)信息交流的实现依赖于交流双方的信息行为,双方都有需求且转化为行动。
(2)信息行为的判断:是否以信息吸引有密切关系。是则为信息行为,否则为
非信息行为。
4. 信息交流的条件和要素
(1)信息发送者
(2)信息接收者
(3)交流通道
(4)符号体系
(5)知识信息库:是信息交流的最根本来源和最终极的归宿
(6)支持条件:自然条件、技术条件、社会条件。
二、信息交流的模式
1.香农通信模型
(1)模型:信源-编码器―(信道和噪音)―解码器-信宿
(2)局限性:关注的主要侧重于语法层面的信息,对于语义和语用层面的信息
关注较少;是一个单线模型,没有考虑“反馈”环节。
2. 拉斯韦尔的5W 模式
(1)模型:谁,说了什么 ,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什么效果
Who says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
(2)布拉多克的补充为7W:增加在什么情况下和为了什么目的
3. 施拉姆模型
(1)两个试图交流的个人必须积累有相当的共同经验,即在信源和信宿之间,
只有在其共同的经验这内才真正有所谓的交流,因为只有这个内的信号才
能为信源和信宿所共享。
(2)发展成一个表明人类交流的两个个体之间有相互作用的模式。
(3)能充分体现大众传播特点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认为构成传播过程的
双方分别是大众传播与受众。
(4)施拉姆模型的特点,在于引进了反馈的概念,将反馈的过程与交流者的互
动过程联系起来,把信息交流理解成为一种互动的循环过程。
4. 维克利的SCR 模型
(1)模型:社会要素source-信道channel-信宿recipient
(2)信息交流和传递本身往往是交互的、双向的,因而模型中各个要素之间联
系应是双向的。
5. 米哈依洛夫广义的科学交流系统模型
(1)将科学交流分为正式交流与非正式交流
(2)正式交流:通过科学文献信息系统或“第三方”的控制而厚待的信息交流,
获得的信息可靠程度高,能够从大量的文献中找到有关某一课题详细、全
面的科学信息,不需要与信息生产者本人见面;
(3)非正式交流:指科学家、研究人员之间通过个人接触进行的信息交流,如
彼此之间关于所做研究的直接对话,参观同行的和科学技术展览,对各类
听从作口头讲演,交换信件、出版物预印本和单行本,研究成果在发表前
的准备工作等。
三、信息交流的机制
1.信息交流的形成:信息一旦产生出来,信息流向特定的利用者或接收者,在
信息生产者和利用者之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