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献二三合集 文献学 教学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文献学 主讲人:陈彩云 博士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第七、第八讲:历史文献(二) 1、地方文献 2、宗族文献 3、个人传记 1、地方文献 阅读过程遇到不少山名、河流名、地区等名字。 杜甫《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从襄阳向洛阳。 史学作品中的地名。 了解地名真实信息对于理解古代文献意义重大。请谈谈自己家乡地名的来历? 地名辞典 地名辞典是专门汇释地理名词的工具书,汇辑地区、城镇、山水、名胜等各类地名,分别注明它的地理位置,历代沿革和现代概貌。 《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魏嵩山编,1995年广东教育出版社。 《辞海·地理分册》(历史地理),1982年,上海辞书出版社,注意收录历史上的古国、部落、都邑、军镇、文学作品中的地名等。 现代地名词典 《辞海·地理分册》(中国地理),1981年上海辞书出版社。收录现代地名4928条,地名简要注明位置,沿革,物产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大辞典》(全四册),崔乃夫编,商务印书馆。是一部综合性的大型地名辞典。收录国土的各类地名18万条,近3000万字。 外国地名也可以查询。《辞海·地理分册》(外国地理),收词条共2382条,包括各界各大洲国家地区、主要城市、山脉、河流和名胜古迹。 地方志发展历史 “有天下之史,有一国之史,有一家之史,有一人之史。传状志述,一人之史也;家乘谱牒,一家之史也;部府县志,一国之史也;综纪一朝,天下之史也。”——章学诚 我国编撰地方史书和地理书的历史十分悠久(参见教科书)。 地方志记载内容 建制沿革、分野。疆域、城池、里至。山川。城郭、乡镇。土产、贡赋。风俗形势。户口。学校。军卫。廨舍。寺观、祠庙、桥梁。古迹。宦绩。人物。仙释。杂志。诗文。 分类:总志、省志、府州志、县志、乡镇志、都邑志、卫所志、边关志、土司志、专志(寺庙、山川、名胜志) 地方志用途 资治。 存史。 教化。 不足:限于修撰者水平不足;史学价值往往低于正史;特别是人物评价上,容易受地方请托而失真。新修方志存在问题,民国时期内容记载太少,对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副作用记载较少。 地方志目录 《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北京天文台编,1985年中华书局。收录全国190个收藏单位地方志8200余种,书末有索引。 《上海图书馆藏地方志目录》,上图1979年编。收录地方志5400余种,附书名索引。 《中国地方志总合目录》,日本国会图书馆编,1969年,收录日本全国收藏中国地方志2900余种。 方志考录 《中国古方志考》:张国淦著,中华书局,1962年。著录秦汉到元末古方志共227种。 《浙江方志考》:洪焕椿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 《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金恩晖编,台北汉美图书有限公司,1996年。收录1949年前全国收藏方志8577种,介绍书名,纂修者,版本源流等,对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2、家族文献 中国人修撰家谱的历史十分悠久。 思考:中国人为什么要修族谱? 宗族势力发达,政治权力和经济产权的继承,遵循父系的单系世袭原则 ;家族长盛不衰,成为超越朝代更迭的社会细胞;族权与政权结合 ,“家国同构”、“君父一体”,宗法传统,重视伦常规范和道德教化。 族谱 内容 谱序。 凡例 。 字辈。 宗规家训。 族谱的价值 文物价值。 人物传记资料,家谱记载人口情况尤为详细,是研究人口,婚姻情况的重要资料来源。 诗文资料 家谱检索利用 上海图书馆藏家谱提要,王鹤鸣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收录1949前的线装家谱11700余种. 中国家谱总目10册,共计收录了中国家谱52401种,计608个姓氏,是迄今为止收录中国家谱最多,著录内容最为丰富的一部专题性联合目录,较完整地揭示了海内外各地区收藏的中国58个民族姓氏家谱的基本情况和存世的中国家谱姓氏状况。 3、个人传记 在日常学习中,经常遇到古今中外的人名,不知道这些人物,严重阻碍对文章内容的深刻理解。 文天祥《正气歌》: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人名辞典 中国历史名人大辞典(增订版):南京大学历史系编,邱树森主编,1989年江西教育出版社.收录远古至五四运动时期人物8000余人.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199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上起远古至辛亥革命,约收54500余种,,是迄今为止收录历史人物最多的工具书。 《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李盛平主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9年. 专门性的人名辞典.中国文学家大辞典七卷本,1992年中华书局. 人物传记索引 二十五史纪传人名索引,1990年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将正史中有传记人名进行索引.如杜甫 旧唐上5·190下·4083·4;新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