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用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技术与维护.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技术与维护
胡信国
哈尔滨工业大学 教授 博士生导师
隆源双登集团 总工程师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在通信电源系统中的作用
后备电源,包括直流供电系统和UPS系统
滤波
调节系统电压
动力设备的启动电源
通信电源系统中所用铅酸蓄电池的类型
固定型防酸隔爆式铅酸蓄电池(GF电池)。
固定型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VRLA电池)。
AGM——阴极吸收式(贫液式)
GEL——胶体式
阴极吸收式VRLA电池与胶体电池的比较:
使用初期无气体逸出,胶体电池在使用初期需排风装置。
电池内阻小,大电流放电特性优于胶体电池。
电池的一致性和均一性好,因电解液的扩散性和均匀性优于胶体电池。
制造技术要求高,如极板的均一性,灌酸精度,散热通风装置的合理性等。
胶体电池,(特别是管状电极)使用寿命较长,不易热失控。
胶体电池:德国阳光公司的Dryfit A系列
意大利非凡(FLAMN)SMG系列
Hawker公司的OPZV系列
隆源双登集团富思特公司的GFMJ系列
VRLA电池的工作原理
电池的充放电反应
(+) PbO2 + 3H+ + HSO4 -+ 2e 放═══充 PbSO4 + 2H2
(-)?Pb + HSO4 - 放═══充 PbSO4 + H+ + 2e
电池总反应:Pb + 2H+ + 2HSO4— + PbO2放═══充PbSO4+ 2H2O +PbSO4
电池内部气体产生的原因
(1)过充电
(+)H2O → 1/2O2↑+ 2H+ + 2e
( - ) 2H+ + 2e → H2↑
H2O = H2↑+ 1/2O2
(2 ) 正极板栅腐蚀:
Pb + 2H2O → Pb(OH)2 + 2H+ + 2e
2H+ + 2e → H2 ↑
(3 ) 自放电:
负极自放电
Pb + HSO4- → PbSO4 + H+ + 2e
2H+ + 2e → H2 ↑
正极自放电
PbO2+ 2H+ + H2SO4 + 2e → PbSO4 + 2H2O
H2O → 1/2 O2 ↑+ 2H+ + 2e
VRLA电池的关键技术
氧复合原理(氧循环原理):
电池在充电过程中,正极除了有反应(1)PbSO4转变为PbO2以外,还有氧析出反应,特别是电池的充电后期,当电池容量充电到80%时,氧的析出反应更为剧烈,两极的气体析出反应如下:
(+)2H2O → O2 + 4H+ + 4e
(--) 2H+ + 2e → H2
对于浮充使用的VRLA电池,即使是浮充电流很小,但在长期浮充状态下,浮充电流一部分用于电池自放电生成的PbSO4转为正负极活性物资以外,不避免的,浮充电流一部分用于水的电解,而使正极析出氧气,负极析出氢气。
氧和氢气的产生使电池内部失水,电解液密度发生变化,也使电池难以密封。从铅酸蓄电池诞生以来,人们都一直在寻求电池的密封,以减少对电池的维护。VRLA电池的出现,实现了电池的密封,电池密封的关键技术是氧在电池内部的再复合实现氧的循环,以及采用AGM隔板吸收电解液,使电池内部没有流动的电解液,氧的复合原理如图2、3所示:
图2:密封原理示意图
图3:氧循环原理图
从图2、3看出,正极充电过程中因电解水析出的氧气,通过AGM隔板的孔隙,迅速扩散到负极,与负极活性物质海棉状铅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铅(PbO),负极表面的PbO遇到电解液H2SO4发生化学反应生成PbSO4和H2O,其中PbSO4再充电而转变为海面状Pb生成的H2O又回到电解液,因氧气的再复合,避免了水的损失,从而实现了电池的密封。其氧的再复合过程的反应式如下:
2H2O → O2 ↑+4H+ + 4e (7)
2Pb + O2 → 2 PbO (8)
2PbO + 2H2SO4 → 2PbSO4 + 2H2O (9)
2PbSO4 + 4e + 4H+ → 2Pb + 2H2SO4 (10)
总反应为:2H2O → O2 → 2H2O
VRLA电池的关键技术:
为了实现氧的复合(循环),电池在设计制造中,应掌握如下关键技术:
1) 选择高孔隙率AGM隔板,孔隙率在93%以上,为氧的复合提供通道
2) 采取定量灌酸,使玻璃棉隔板在吸收电解液以外,仍有5—10%的孔隙率 未被电解液充满,因此VRLA电池又称为贫液式电池。
过量的负极活性物资,正、负极板的容量比一般为1:1.1~1:1.2,这样在正极充足电以后,负极仍未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