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城市和城市规划08.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讲 城市与城市规划;一、对城市的再认识 ;一、对城市的再认识 ; 综上所述,城市必须具备以下4个特征:
1.密集性:即拥有一定数量的居民,相对集中的居住形态,达 到一定的人口密度;
2.经济性:经济以非农业为主,土地主要为经营非农业的行业 所占用;
3.社会性:聚集的人口不是由血统的或宗族的关系所组成,而 是构成复杂的社会关系;
4.聚集性:即聚集经济,指因企业、居民的空间集中而带来的 经济利益或成本节约。聚集是城市最本源、最主要 的特征。;2. 城市的构成
(1)从功能上看:城市 = 居住 + 工作 + 休憩 + 交通
(2)从要素上看:城市 = 经济系统 + 政治系统 + 空间系统 + 交通通讯系统
(3)从发展动力看:城市 = 产业推动系统 + 环境支撑系统 + 管理调控系统
(4)从物质构成看:城市可以分为公共、非公共两种领域。 ; 公共领域指社会公众所共享的那部分物质环境,主要是公共设施(如公共绿地、公立的医院和学院等)和基础设施,通常是公共投资和开发的范畴。
非公共领域指社会个体所占用的那部分物质环境(如办公、商业、工业和居住等各种楼宇),一般是非公共投资和开发的范畴。
在城市物质环境中,公共领域的开发起着主导作用,为非公共领域的开发既提供了可能性也规定了约束性。
;3. 城市的分类
(1) 按人口数量划分: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
(2)按城市职能分:工业城市、商贸城市、交通港口城市、科研教育城市、综合中心城市、县城、特殊职能城市。
工业城市:单一工业为主的城市和多种工业城市;
交通港口城市:铁路枢纽城市、海港城市、内河港埠;
特殊职能城市:风景旅游城市、修疗养城市、革命纪念城市、边贸城市;
(3)按地形地貌分:平原城市、山地丘陵城市、海滨城市、跨江城市。;
4. 城镇设置标准
(1) 世界各国的城市设置标准存在着很大差距,大体可分为几种类型:
① 以某级行政中心所在地为标准;
② 以居民点的人口数量来划分;
③ 没有明确的标准来规定,由官方的公布来明确;
④ 其他类型,如人口数量和密度指标相结合;以城镇特征为标准等。;(2) 我国城镇设置标准
设立地级市标准(1993年国务院批准);1.城市化的概念
(1)、 人口学认为:城市化是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是人口的地理迁移,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是乡村变为城市的过程。
(2)、 社会学认为:除经济因素外,城市化是人类文化教育、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的社会演化过程,是社会结构的变化,是人在各方面更加社会化的过程,是个人、群体和社会之间相互作用加强的过程,是传统性逐步减弱、现代性逐步增强的过程。; 城市化还应包括原有市区的结构重组、基础设施的现代化、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更新、环境的改善等。
城市化水平是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它的实质是反映了人口在城乡之间的空间分布,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计算公式为:PU = U/P
式 中:PU - 城市化水平;U - 城镇人口;P - 总人口。;2. 城市化的特性
(1)方向性: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高速增长阶段,它有着明显的向一个方向(多个方向)转变或演化的趋势。
(2)时效性:城市化起因于工业化,有明确的历史起点;到后工业化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城市化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将会稳定下来。
(3)地域性:城市化是在空间地域上发展、演化、变迁的,是城市空间快速扩张和质量提高的过程,也是乡村规模下降和空间质量提 高的过程。
(4)广泛性:城市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阶段。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必须经历城市化阶段。; 3.城市化进程的特征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产业结构中,工业、农业及其它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
——城市化水平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和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不仅建立在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而且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4.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1) 初期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市化的速度缓慢,较长时间
城市化才能达到30%;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