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建筑经济质量着力点探究论文.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提高建筑经济质量着力点探究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县级建筑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为地方财政、集镇建筑和工业发展提供大量资金,成了强县富民的重点支柱产业。 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那么,今后一段时期,县级建筑业怎么搞,如何进一步推进其大发展、大提高,笔者认为,调优结构是重要的着力点。 本文拟就此做些探究。 一、必须正视现状,增强调整的紧迫感———布局趋同分散。 县级建筑业起步于70年代初,当时主要依靠手工操作,小打小敲,粗浅简陋。 进入90年代以来,状况虽有好转,但尚未根本改变,低层次重复现象仍较严重。 行业层次比较单一,自我配套,自成体系;地区层次,不仅乡镇公司和县属建筑企业布局结构相似,而且各乡镇之间也存在着严重的组织结构、产业内部结构趋同的现象,建筑生产布局分散,综合费用较高,难以形成行业特色,既削弱了建筑经济的互补性,又导致了过度的盲目竞争。 ———规模发展滞后。 目前,县级建筑业仍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且大多属于集体特别是乡镇集体企业,龙头、骨干企业发展不理想盘子小,辐射带动能力有限;数量少,实力弱,缺少再发展的后劲。 这种结构特点,在建筑业发展的初始阶段,也曾发挥了灵活、便捷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建立,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便明显暴露出来。 县级亟缺能够起优化资源配置、带动中小企业和行业发展作用的龙头企业群。 ———专业水平偏低。 县级建筑行业小企业居多、专业水平低下,其主要症结就在于人才匮乏,企业资质等级低,生产技术和设备落后,专业化水平差,小而全、小而低、小而散的现象普遍。 现在建筑企业正朝着以土建工程为龙头,安装与装璜为羽翼的方向发展,而我们有许多企业仍在沿袭一把瓦刀打天下的格局,长期在低水平上徘徊。 ———效益提高不快。 县级工业与民用建筑产品数量较大,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相对较少;一般性工程项目较低,高、大、难、新项目较少,同时,由于行业结构单一,多元化经营发展不快,也影响到经济效益的提高。 上述情况表明,产业内部结构失衡,已成为直接掣肘县级建筑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大力调优结构,加速提高县级建筑经济的运行质量,是县级建筑企业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应当切实抓好。 二、必须科学决策,明确需调整的内容1调整组织结构。 根据建筑业自身的发展特点,县级建筑业较理想的组织结构,应当是少量的大型企业和众多的中、小企业的有机结合,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以总包为龙头,以分包为纽带,专业分包和劳务承包为依托,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城乡一体的新型产业组织结构。 应按照抓大放小的精神,切实抓好两头,即一头抓大,抓关键的少数、围绕规模化,花大力气,下硬功夫,培育大企业,发展大集团,使之具有资金和技术密集、管理现代化水平高,以及有总承包能力和跨国经营能力,多产业综合发展,业绩和信誉卓著等特点,成为全县建筑业的龙头。 另一头是放小,放活小企业,主要是抓专业化,向适应性强,小而专、小而精和小而特企业组织形态的发展,努力提高专业化、协作化水平。 组织结构调整的核心是资产重组,但资产重组不是一味地组大,中小企业的专业化过程也是个资产重组的过程。 组织和引导中小企业主动投靠大集团,为大企业配套,分包劳务,促其成为小型巨人。 通过专业化,提高建筑经济的集中度。 2调整门类结构。 应当按照我国国民经济行业的新分类标准,界定建筑业,调整建筑业的内部结构。 现代建筑业应由勘察设计包括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建筑安装业包括土木建筑业,线路、管道基础和设备安装业,建筑物和装修装饰业和建筑工程管理、监督及咨询业等三大类别组成。 我们必须从县级建筑业的实际出发,积极壮大勘察设计业;稳建筑、拓安装;加快发展建筑工程管理、监督和咨询业,做到三业并举,协调前进,努力形成专业配套、门类齐全、综合实力较强的建筑业发展新格局。 3调整体制结构。 通过深化改革,努力在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方面有新的突破,从战略上调整建筑企业布局。 首先大力支持、鼓励和帮助城乡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建筑经济。 应着眼于整体上搞活集体资产,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调整和完善乡镇集体所有制结构,大胆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建筑经济。 其次积极探索公有制建筑业的多种实现形式。 一切反映社会生产规模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对公有制来说,什么形式更有利、更有效,就可以运用什么形式。 如企业公司制、承包、租赁、托管、托管经营、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等都可以采用;作为资本流动的方式,联合、收购、兼并、出售、破产等也可以采用。 第三,继续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建筑经济的发展。 非公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