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喷桩首件施工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湿喷桩首件工程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南通市通州区 225 省道改线工程Ⅰ标段起点顺接225 省道如东改线段,向南经过四港村、金庄村、江海村,在江海村南跨越九圩港,继续向南,经过花市街村、乐观村,终点为石港镇与四安镇镇界,路线全长9.831KM。
本标段为新建一级公路段,设计速度为100km/h,一般路段路标准断面宽度26m。
本标段湿喷桩处理段落为K1+290-K1+320桥头段,九圩港大桥南北桥头及过渡段以及K6+748-K6+768桥头段,湿喷桩总长度67764米,合计7768根,处理深度为8-10米,桩间距1.1-1.5米,桩径0.5米。
我部拟在K1+290~K1+320进行湿喷桩试桩(10根)作为湿喷桩分项工程首件工程。根据湿喷桩最大设计桩长和桩距,试桩长度定为9m,桩距1.2m,桩径为50cm。为了保证试桩成功,根据设计图纸和经验,湿喷桩浆液配合比拟室内配合比:水泥用量50kg/m,水灰比为0.5(即每米水泥用量50 Kg,水25Kg,)石膏1.25Kg,每米桩用浆量44.3L,水泥浆比重以1.72计。
二、编制依据和原则
㈠、编制依据:
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2004];
4 225省道改线工程(1标段)施工设计图;
5 交通部颁布的相关施工技术规范;
㈡、编制原则
1 保质保量、安全、环保按期完成本单位工程的原则
2 遵循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坚持合理安排施工程序的原则
3 讲求经济效果的原则
4 力求均衡施工的原则
三、施工进度及首件目的
1、进度计划
我部计划2013年3月15日进行湿喷桩首件工程施工。
首件目的
①、检验室内试验的水泥土配合比,是否适合用于现场;
②、确定满足设计水泥用量的各种技术参数,如钻进速度、提升速度、搅拌速度、喷浆压力、单位时间喷入量等;
③、检验桩身无侧限抗压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④、检验加固剂分布的均匀性和有效加固长度能否满足设计要求;
⑤、掌握下钻和提升的阻力情况,选择合理的技术措施;
技术准备
1、熟悉、核对设计文件及有关资料
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详细阅读、熟悉设计文件及有关资料,对设计文件和图纸进行现场核对。
2、开工前先做好导线点和水准点的复测工作,按设计恢复中桩,固定边桩,并将所有控制点引出路基范围以外,做半永久性固定,防止施工期间的毁坏。
3、根据设计图纸提供的坐标点,由测量工程师和技术负责人定出桩位,经监理验收认可后,开始施工。桩位图见附表。
4、室内配比试验
湿喷桩处理软基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配比的选择是否适合所在工程地质条件。在施工前根据设计文件提供的地质资料,选取典型地段钻探取样,按软土天然含水量及土性不同进行室内配比试验。
水泥用量取用50Kg/m。水泥用量在进行室内配比试验时,以施工图设计文件中每延米用量为准。
桩体强度以无侧限抗压强度衡量,试件养护龄期为7d、28d。要求R7≥0.5Mpa,R28≥0.8Mpa。
5、现场工艺性试桩
为了确定各种操作技术参数,湿喷桩施工前,考虑到不同的地质情况,根据室内配比进行工艺性试桩,试桩应达到下列要求:
确定有关技术参数
1)钻进速度, v≤1.0m/min;
2)平均提升速度,喷浆时Vp≤0.4~0.7m/min,复搅时Vp≤0.8m/min;
3)搅拌速度, P=30~50转/min;
4)喷浆时泵内泵送能力30~50L/min,并按机械类型及管道长度调整。
五、材料、设备、人员进场情况:
1、材料进场情况:
a、湿喷桩施工采用如东大鱼P.O42.5级水泥。
b、湿喷桩水泥进场必须经过试验检测合格方可使用,严禁使用过期、受潮、结块、变性的劣质水泥。还应根据工程需要选用早强、缓凝、减水、节约水泥的外加剂石膏,优先采用纯净的生石膏粉作为外加剂。开工前必须取现场的原状土按照图纸的配合比要求进行试验,以便验证配合比是否可行。同时备好充足的材料,并妥善保管好,防止外界污染。
2、设备进场情况:(详见机械设备一览表)
开工前必须确保机械设备齐全满足施工需要并保持良好的性能状态,易损件有充足的储备量。机械设备必须配备电流表,并经过国家计量部门标定合格。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完成调试。
六、施工方法
(一)施工作业面的准备
1、场地整平
根据设计要求,先整平场地,清除软基处理区域内的一切障碍物、石块、树根、垃圾等,并进行清表处理。河塘处需先围堰、抽水、清淤,素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