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宜兴紫砂壶的文化传统轨迹.PDF

发布:2017-04-17约1.26万字共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WEN HUA YU SHI CHANG 2015 年 6 月 3 日 星期三 编辑 / 李 延 美编 / 曹超 南昌 B31 艺海传真 投稿邮箱:303592315@ 宜兴紫砂壶的文化传统轨迹 以“紫砂壶”为主的宜兴陶,具有独特的地 化元素, 把紫砂推向第一次成熟的繁荣期,形 紫砂学界开放、吸收,海纳百川的文 域文化视点;宽容的、开阔的人文文化积累;丰 成了紫砂的审美发展轨迹。 从这一时期紫砂器 化襟怀的形象展示。 时大彬也是这 富的、进取的文化传统。 的造型、装饰上可以看出,借鉴了家具的简约装 样,他在文意壶的创作中,完善了传 宜兴,之所以称为中国“陶都”,因其远在 饰风格。这是与当时的文化氛围分不开。明嘉万 统的制壶技艺。 任何有社会意义事 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南部丁山、张渚一 年间,一批官府文人、书画名家对紫砂的推动尤 物的出现, 都是那时社会诸多因素 带山区,就有了制陶业,历经历史沧桑,未有中 为突出。这些紫砂器也见证、沉淀了当时社会的 促成的。 明代的文人愿意试一试、用 断,直至现代,更加繁荣昌盛。 经济状况与文化趋向。典型的代表人物,要提到 一用被认为土里土气、大而不雅的紫砂 宜兴紫砂壶——利用独特的紫砂陶土、色 河南开封人时大彬与“徒弟兵团”了。 壶也是这样,不会就学。 时大彬的徒弟们 泥制作出古朴秀美、琳琅满目,又富有江南风 明代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把紫???文化 大多是来自江西景德镇的制瓷艺人,他们有 丸土”之说。 文人不 味的工艺品, 是宜兴所独有的地域文化元素。 分为创始、正史、大家、名家、雅玩、神品、别派 “配土”的技巧、经验。 制作技巧上,他吸收了多 仅喜欢, 也乐于为之鼓与 也与大的社会经济、文化氛围、文人参与相关 七大类。 记述了品茶工具宜兴壶替代银、锡、瓷 方优点,并不断改善创新,可以说造型颇多。 时 呼。 于是,时大彬创作的文意壶由泡茶的紫砂 联。虽然延安、安阳、东北等地也相继发现紫砂 壶,使上流社会把玩趋向于紫砂壶的情况。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