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案例一:2013年08月07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了广州新城市...-精选.ppt

发布:2018-10-05约9.96千字共8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三是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机制。 将基本公共服务外的社区便民服务、各类服务运营机构等交给社会组织或市场主体,实行行政职能和社会力量的有效结合和良性互动。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将适合市场化方式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交由具备条件、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等承担。制定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明确政府购买服务的种类、性质和内容,并试点推广。 * 严格政府购买服务资金管理,在既有预算中统筹安排,以事定费,规范透明,强化审计,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建立政府购买服务的监督评价机制,建立由购买主体、服务对象及第三方组成的评审机制,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布。对购买服务项目进行动态调整,对承接主体实行优胜劣汰,使群众享受到丰富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 四是加大向市县政府下放审批权限力度。   减少管理层级,下移执法重心,进一步扩大县、经济发达镇政府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努力提供离民众最近、优质高效的行政审批服务,切实增强市县镇经济发展活力。凡设定依据规定由县级以上行政机关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或可由上级政府部门实施、也可由下级政府部门实施的,除涉及需全省统筹协调、综合平衡的事项,一律交给县级政府直接审批;凡设定依据规定由省市政府及其部门行使的,省、市要抓紧研究并通过依法授权或委托的方式,充分发挥下级政府的作用。 * 今年一季度,全国新登记注册的企业同比下降6.7%,而有些地方率先试行工商登记改革,取消前置审批,新登记注册企业增幅高达40-50%,其中多数为中小微企业。 下一步还要加快企业工商登记等制度改革,为人民群众增加更广的就业门路和更多就业机会,激发社会的创造力。 * 二是政府部门的资质资格要求多、认定多、考试多、证书多也限制了创业、就业。 据统计,目前国务院部门许可的个人资格有110项,各级政府部门颁发的资质资格证书有229种,名目繁多的资质资格认定,事实上抬高了就业、创业门槛。 * 一纸证书漫长的认定过程挡住了不少人的就业创业之路。我国人力资源十分丰富,过多和费时过长的行政审批恰恰制约了我们这一最大优势的发挥。 要通过转变职能、减少审批环节,继续清理不必要的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注意发挥和落实行业协会的作用与责任,在不降低资质资格水平的前提下,降低就业创业门槛,营造就业创业的公平环境,调动创新创造的积极性。 4、简政放权可以从源头上防止腐败 * 三、我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情况 * 1、基本情况 我省从2000年左右开始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经过多轮清理,省级行政审批事项从原来的2100多项减少到695项,减幅达67%;省级政府部门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数十项,市级政府部门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数百项;省级下放管理权限共1170项;省级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由2007年374项,减少至2012年182项,减幅达51.3%。 * 2、特点 (1)与行政权力网上公开运行相结合。为规范权力运行,我省大力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2008年,省政府部署开展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2011年初,我省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暨电子监察系统正式开通,52个省级机关部门、13个省辖市及所辖106个县(市、区)全部建成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和电子监察系统,上下互联互通,实现了“三个全覆盖”,即“县级以上行政机关全覆盖、 * 所有行政权力事项全覆盖、网上行政监察全覆盖”,有力促进了权力在内控中规范、在阳光下运行、在网上全程监察。 (2)与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相结合。在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规范行政权力基础上,将与企业和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行政管理事项纳入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制定工作流程、服务规范、工作评价标准,对行政审批、公共事项实施统一管理和监督。全省已实现市、县、乡镇、村四级便民服务网络全覆盖。省政务服务中心筹建工作有序推进。 * 2013年3月,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3〕31号)对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力争“十二五”期间形成以省级政务服务中心为龙头,以市、县(市、区)级政务服务中心为主体,以乡镇(街道)全明服务中心为基础,覆盖全省、上下联动、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全省市、县政务服务中心大力推行“三集中、三到位”,基本实现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的全覆盖。 * 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逐步规范,村(社、居)便民服务室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基本实现群众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 (3)与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相结合。加强社会组织的培育和管理,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机制。2012年4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民政工作的意见》(苏发〔2012〕14号),不断深化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强化政府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